Truth in Leasing

在国内运行规范的C0039模板中有这样一句话:

”C0039:批准航空承运人定期使用的正常机场必须已经获得运输部门的经营许可“

也就是说,如果公司没有从局方获得这个机场的经营权时,C0039中的这个机场,不能标成“R”。这是很容易想通的。

=========================湿租协议===========================

但是当公司与另一个公司有湿租协议时呢?事情就有点复杂了

假设S公司和D公司签订湿租协议。S公司提供飞机和机组,负责运行控制。D公司提供航班号和经营许可。

这会造成S公司没有这个机场的经营权。S公司的签派员在做运行控制时,S公司的运行规范中没有这个机场的标志。怎么办呢?

解决办法是在A0051中标明湿租航线起降机场。

并且,A0051中明确了,S公司开展湿租运行时应该遵守S公司的运行规范:

A0051按此湿租协议进行的所有运行都必须按照本运行规范中的批准、限制、条款以及相应湿租协议中的规定与条件进行。

所以,S公司应该依据自己的运行规范,来运行D公司的航线。

=====================C0039的其他问题=======================

S公司的运行规范C0039当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备降场要不要标识?C0039只限制正常机场有经营权,但是对备降场没有限制。

我认为,当S公司完成D公司的航线性能分析后,应该把报告中备降场加入S公司的C0039。这样的做法避免了后续很多问题。

=====================CAAC的咨询通告=======================

CAAC对于租赁有一个旧的20050315AC-121-62航空器租赁。(真没想到我有朝一日会用到这个AC)。文中没有对运行控制说什么,只说道:

8.5 湿租航空器的适航性责任和符合其所在国相应运行法规要求的责任由出租人承担,但承租人有责任确认其符合CCAR-121部的有关运行要求。

感觉这个AC更多的偏向飞机引进和机务维修方面。对我没什么参考意义。

=====================FAA的咨询通告=========================

在解决这个湿租问题时,我找到了FAA为湿租问题,发布的咨询通告AC91-73B,叫做“Truth in Leasing”(英语不好,不知道Truth in Leasing应该翻译成什么)。

发布这个咨询通告的目的就是为了明确“运行控制的责任方”。可见湿租过程中运行控制责任的明确是多么地重要。

the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FAA) prepared this AC to ensure any person who is seeking to lease an aircraft understands the meaning of operational control and does not enter into an agreement where operational control is not clearly maintained by the appropriate party.

===================生气可以减肥============================

我发现这个问题是因为一个员工报告的案例。某次湿租航线放行时,想选择一个不常用的备降场,却意外发现运规C0039中没有任何标志。

我将此事提出给负责部门后,却得到了意外的结果。生气得午饭都吃不下。

这个世界上除了“正确的事”、“错误的事”外,还有“灰色的事”。这点我虽然反感,但是承认。不过,你做灰色的事情,不能给第三方挖坑啊。再说了,灰色的事情不能天天做,年年做啊。

唉,反正我是不得其中要领,因此我也没想过要做“领导”,也搭不出官架子,更说不出“让你们领导给我打电话”这种屁话的。

返航后重发FPL

这两天在找网上的文件,关于FPL发送顺序的依据。原因是有个公司的签派员在飞机返航后,没有重新发送FPL,而是发送了CHG。之后又在飞机滑回后,重发了FPL。造成航班更长时间的延误。

我记得我在学校里学空管报文的时候学过,一个起飞对应一个FPL,飞机返航了,对于管制部门来说,一个航班就完成了。如果返航后再次起飞,对于管制来说就是一个全新的航班,应该重新发送FPL。这一切似乎是约定俗成了。

我们虽然知道这个做法,却不知道依据是什么,造成我现在要修改手册的时候,找不到依据。我找了ICAO Doc 4444 11.4.2,似乎是最贴近这个主题的文件了。但是仍然没说返航后要不要重发的问题。

也许是我想多了。。。

另外,我发现一个不错的文件,不过目前我们不飞欧洲。

Air Traffic Flow & Capacity Management Operations (ATFCM USERS MANUAL)

要是国内的CDM能有这么详细、明确的介绍就好了。

燃油被污染了~~WTF

好久没更新了,带两个娃的结果就是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

11月25号的时候,YMML说燃油被污染,对出港航班限制加油,一共只给我公司80吨。这种怪事还是第一次听说。YMML回ZSPD要10小时,计划是一架330和一架777都有航班,只给80吨怎么分的过来!

所以后来的办法就是加降一次悉尼。

改计划,重新申请,还发现ETOPS区域变了,弄得鸡飞狗跳的。终于做出个三个圈的ETOPS计划。

yssy-zspd

当我们认为此事已成的时候,发现去悉尼的航班爆满,只能去布里斯班加降。

又是一阵鸡飞狗跳。。。。。

释压备降场引发的问题

话说曾经我们在选择释压机场时使用的是落地标准,但是在对标后,变成了备降标准。这使得选择释压备降场的难度大增。

不巧,今天造成上海兰州的航班需要选择释压备降场,常用的西安和郑州都不够备降标准。按照以往的擦边球做法,我们会选择一个更远的备降场,我想选择武汉,但是我发现西安至武汉之间有380海里左右,如果从VISIN决策点开始计算,飞至西安再飞至武汉总共需要510海里左右。

我需要确定在VISIN的剩油足够他以FL100飞到武汉。但是如何确定油量呢?

在FPPM的ENROUTE-All Engine里有一张图表,用来快速计算所需燃油。图表里有FL100的高度。右边的重量是WEIGHT AT CHECK POINT。

捕获

我算了一下,如果不考虑顺风(我打赌西安到武汉应该是顺风),510海里,FL100,CheckPoint的重量是66吨左右。查表得所需油量5吨以内。

保险起见,再增加30分钟等待油,一共6.5吨。调整备份油,使VISIN点的剩油为6.5吨。机长同意放行。

后来,性能检查发现,西安至武汉中间有一小段超过3000米。幸好,这时太原的预报变好了,因此把释压备降场改成了太原,油量不变,因为太原近。

附FPPM中关于这张表的使用方法:

Long Range Cruise Enroute Fuel and Time
These charts are provided to determine if the fuel remaining is sufficient to complete the trip at Long Range Cruise and to approximate the time remaining. The charts also enable rapid determination of fuel and time required to proceed to an alternate airfield. Fuel and time are rea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e Long Range Cruise trip fuel and time charts in Chapter 2 with distance to destination replacing total trip distance; i.e., climb phase is excluded.

 

 

A330中央油箱泵失效时的15吨限制

今天难得遇到A330的一个MEL,中央燃油泵不工作。查阅MEL内容如下:

330MEL28-26-02C

“一个可以失效,但需中央油箱内燃油小于等于15000公斤并在飞行计划中被认为不可用燃油”。我当时完全没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估计翻译错误。

查看了操作程序才明白这条限制是什么意思:

330MEL28-26-02C操作

原来,330的中央油箱在大于15000时,如果燃油泵都失效,可以用重力传输到内油箱。所以,超过15000的油量是可以用的,小于15000的油量应该算做不可用,并且计入无燃油重量检查。

FPL里的DOF

FPL报里的DOF,Date of Flight,代表航班预计要执行的日期。在发送后续DLA报文时,要附带上原先的DOF。我一直有个疑惑,如果7月1日23点的航班,延误到7月2日怎么办?DOF怎么写?

上个星期,我在一个叫《FAA ICAO Flight Planning Interface Reference Guide》的文件里找到答案:

Note:If a flight plan was filed with a valid DOF/, then a change to the departure time that also changes the date of flight (i.e. delays past midnight) should not be communicated using the DLA message.a CHG message should be used to convey the Field 13 and Field 18 changes using Field 22. Remember that the Field 18 filed in CHG and DLA should always reflect the DOF/ that was previously filed.

所以,如果航班延误超过午夜,需要发一个CHG报,把DOF也改成后面一天,不是发DLA。

如何在航图上计算两个点的真航迹

我以前也没有在意过这个问题,直到学完FAA回来发现,我以前的做法都是不对的。

我们以前在做手工飞行计划的时候,题目中往往会给出高空的风向风速,同时题目中会给出计划的航路,两者结合计算当量风速(wind components)。

但是我们没有注意过高空风温的数据是基于真北的,而航图中的航路是磁北。这就是问题所在。

我们需要用航图尺,把航图上的真航迹测量出来。比如:我们要计算从IGROD到NULAR的真航迹。

44859357

我们需要用到”CP-RLX Ultimate Rotating Potter“。这个航图尺中间带有一个旋转的圆盘。先把尺子的主体对准航路上的两个点,再把圆盘上的箭头旋转到正北,且箭头的竖线和经线平行。因为我们是从IGROD到NULAR,所以看向左的箭头所指向的圆盘刻度。刻度为253度。所以从IGROD到NULAR的真航迹是253度(这和航图上的261是不同的)。

1859372098

这个做法在高纬度地区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磁差很大。顺便再复习一下磁差的换算,”True to Mag, West is Best.“。这个地区有10W到9W的磁差。

有了真航迹后,再去和高空风温图上的风向风速去做换算,才能算出正确的当量风速,用来做手工飞行计划。

(虽然10度的磁差,换算与否对计算结果影响甚微,但是要以认真的态度,分清磁和真的区别)

首届中国民航飞行签派员岗位职业技能大赛

20日前往天津参加签派技能大赛。我对这次大赛没什么特别的期望,所以我也没有做任何准备。首先是理论考试,考试题目多半都是性能和情报的难度题,和放行没有半点关系。也罢,本来就是考试么,出这种题也是应该的。

但是下午的实践题(手工飞行计划),我就不得不吐槽了。本来手工飞行计划是考验签派员对燃油政策和性能图表掌握情况的。但不是为了做计划而做计划。

首先出题者杜撰了一种机型,图表和数据都很奇怪,没什么连续性和统一性。出题者事先给了从后往前做的范例过程。在实际考试中的,首先上来是天气、航图、通告。出题者想考大家英语,所以出了A类通告,但是时间却是要求按北京时掌握。起飞机场实况中雨,却只有干跑道起飞性能数据。说不能延伸跨水,但没告诉我航路到底离陆地多远。旅客中包含6个婴儿,一般来说公司都不会在一个飞机上承运6个婴儿。有些人的题目天气都不够,选不出备降场,也不够不选备降场。手工计划的制作方法有从前往后,和从后往前。由于范例只有从后往前。我就选择从后往前。但是最后还剩30分钟时,发现起飞超重。如果选择从前往后重做,我怕没有范例做不来也没时间做。当时我就想掀桌子不做了。

总之,这次大赛的题目,只做到了公平公正,但没有考验签派实际工作能力的作用。

另一方面,这次天津之行,遇到了很多老同事。高兴之余,也有些惆怅。为什么我们团体进不了总决赛呢?为什么我们的人才梯队会有断档呢?为什么公司留不住人才呢?

A330 EIU FAULT

今天遇到一个330航班出现EIU故障。这个故障我是第一次听说,它似乎是发动机和FADEC之间传输信息的一个部件。详细的说明见下图: EIU_1

它的失效造成自动油门实效,抖振指数为XX,失去反推,机组还反映计算机中显示飞机处于单发飞行的计算状态,没有了速度和性能管理,最佳高度和最高高度都变成了单发的性能。

EIU_2

如果机组想知道最优高度和最高高度,可以通过QRH中的空中性能章节查表得到。但是飞行速度如何确定呢?因为飞行计划中速度是按照成本指数计算的,只提供了航路点的真空速,没有马赫数或指示空速(我觉得这是计划格式的缺陷),所以机组说不知道应该飞什么速度了。

于是乎,我找到性能值班,用软件计算了一个“Cruise at optimum speed”表格,表格提供了某个飞机重量在某个高度时最优的巡航速度(可能是MRC或LRC,我不确定)。表格中有马赫数值。但是机组却纠结于要按成本指数飞行,而我计算不出成本指数的速度。对此我只能说某机组过于矫情。

事后我想了想,如果机组硬要按成本指数飞行,也可以。拿计划上每个航路点的真空速根据环境温度计算出马赫数或指示空速。过程如下:

EIU_3

比如计划中某个航路点的真空速为474节,根据计划上的外界温度或机上测得的外界温度-45度,就可以计算出马赫数为0.81多一点点。这和我拿软件计算的结果也没差多少。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机组矫情。

DM的二放计划计算方法

有很多次,机组会问飞行计划中的二放油量是怎么算出来。我以前回答他们”这是凑出来的“。但是有些仔细的机组会追问这些数字究竟是如何凑起来的,特别是计划中的航路备份油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那我就用一个计划的数据来凑一下。我制作了一份特殊的飞行计划,它的业载为0,公司备份油也是0。这样可以排除干扰,计算出一个纯粹的二放计划。我们的目标是凑出1496这个数字,也就是二放后的航路备份油。

RDSP2RDSP_MAP

这是我根据飞行计划画的图。

首先计算DOSAM至YMML的油量为22834,油量包括10%航路备份油和去备降场油量和30分钟等待油量,可以说这是一个完整的、正常的计划。

再计算从ZSPD至YPAD的油量为63341,和上面一样,油量包括10%航路备份油,也是一个完整的、正常的计划。可以发现这个计划在DOSAM点的剩油为23449,比上面的22834还多,相差615。见下图

RDSP2_2

 

所以按照63341起飞的话,已经可以满足二放的要求。只需要再把两份计划凑成一份从ZSPD至YMML的计划就行了。计算ZSPD至YMML航段耗油为53452

我们总共有63341的起飞油量,去掉航段耗油53452,去掉备降油量5524,去掉30分钟等待油2255,剩下2110。再去掉二放油量(REFILE BU)的614(23449减22834应为615,小数点进位问题)。最后剩下的就是1496KG的航路备份油。大概相当于3%的航路备份油。这就是二放的结果。

所以说1496这个数字是凑出来的。

做了20遍的飞行计划,超强台风

儿子现在活蹦乱跳的,什么东西都要拿出来玩,让我最近没空静下来写东西。现在补上。

记录一下遇到的超强台风,从菲律宾中部穿过。影响到浦东至墨尔本的航路。为了评估台风的影响,我询问了前一个航班的机组天气情况。最终决定晚上的航班绕飞。马尼拉西边的航路改为穿过马尼拉,向东绕行的距离其实不远。见下图

YMML_FMT

期间因为高度层没搞定,软件自动找的高度层都是错的。根据航图,在马尼拉北部有高度层限制,菲律宾南部又变成了双数高度层。航路变得曲折,高度层变化太多。

“341 DOTMI 360 MONTA 350 NOMAN 330 AVMUP 350 MIA 330 MASAG 370 DAO 360 GSA 370 PEDNO 360 BONDA 370”

最后我也懒得调整了。直接发送,管制那边也没有不接受。

又发觉RPVM关闭了。直接用RPLL和YPDN做ETOPS。直到最后放行,我一共做了20遍计划。

最后,最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我在微信上吐了一下苦水,被微信上一位经验老道的机长看到了,他打我手机,跟我说,航路上的台风不怕,其实不用改航路,能飞越的。

囧囧囧囧囧。好吧,呼吁赶紧组织签派员国际航线实习。

计算机飞行计划 VS FMC part2

计算机飞行计划 VS FMC part1

第二个例子是计算预计落地省油和落地重量。某日,一个738飞的长航线,飞机计划制作得落地重量刚好等于最大落地重量。但是机组说,CDU上显示的落地剩油比飞行计划上多了1吨多,造成落地重量超重。机组称已经正确输入了成本指数、风温数据和航路高度。

本来落地剩油多不是什么大问题,可以在目的地或者航路上多耗点油。但是不巧,目的地在计划落地1小时内会关闭。当时距离起飞只有10分钟左右了,如果选择抽油,那么起飞会延误,目的地将关闭。如果正常起飞,万一落地超重等待耗油,目的地机场也将关闭。

对于燃油差异的原因,我没有很明确的答案,但是性能值班很肯定地告诉我,FMC在计算预计油量的时候,不考虑飞机性能的衰减。但是飞行计划中是考虑的。可能就是这个原因,造成了CDU上的预计落地油量比计划上的多1吨。

FMC在计算时是否考虑性能衰减?对于这个航班的情况,我更相信飞行计划。

以上的两个例子都说明了FMC和飞行计划之间的差异。在一般的情况下不会有大问题,但是在极端情况下却会让飞行员和签派员之间产生疑惑或争执。我在网上也没有找到官方的回答。如果有朋友知道官方的答案请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