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Mode Receiver (MMR) & 目视近进标准

我关注这个设备是因为一次空中故障。一架737报告两部MMR都不工作,机组称无法调导航台频率。当时我对这个MMR还不了解。在我印象里737调频率应该是这样的:

NAV

但这架新飞机是这样的:

MMR

好吧,我建议以后机型培训也要做到与时俱进,新设备都没学过。赶紧去看看这个设备的介绍。

MMR panel

原来MMR的作用是把VOR/ILS/GNSS/MarkerBeacon/MLS都整合到了一起。虽然这些设备任然需要天线,但是不需要各自的接收机了,MMR接收机包办了一切。并且更重要的是,它是以后GLS的必须设备。我的理解是因为GBAS的系统需要用VHF信号来校正GPS的信号,所以把这些信号做在一个接收机里方便处理(FAA关于GBAS的介绍AirBerlin关于GLS和MMR的使用介绍)。

这东西好处很多,但是整合在一起是有风险的,说回那天的故障。机组在空中报告两部MMR都不工作,瞬间失去了调ILS和VOR频率的能力,询问我们用什么仪表和标准落地呢?我当时被问蒙了。

机组问能否用目视进近落地?幸好虹桥晚上是OK天,目视标准肯定够,但是我不确定公司的目视进近标准到底是多少。在小董同学的提醒下,我们发现手册里写了:

(a)目视进近
(1)机场标高3 千米(含)以上,能见度不小于8 千米;机场标高3 千米以下,能见度不小于5 千米
(2)云底高300 米(1,000 英尺)或以上
(3)根据飞行运行所在空域,云底高和云下飞行必须能允许飞行机组保持规定最低安全高度

这个千年不同的条款,竟然会有用到的一天。在97部咨询通告里也有相同内容:

6.目视运行
在机场执行目视起飞和进近着陆时,驾驶员应确保飞机在云外飞行, 并保持对地面目视参考的持续可见。一般情况下,要求机场云底高不小于300米;如果机场标高等于或高于3000米(10000英尺)时,VIS不小于8000米,如果机场标高低于3000米(10000英尺)时,VIS不小于5000米。经局方特殊批准,可使用云底高不低于100米、VIS不小于1600米的标准。

下班后回到家,我一直在纠结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坑太大,虽然同时坏两台MMR的几率很小,但是如果虹桥不是OK天怎么办呢?落地标准直接从RVR550飙升到VIS5000。如果区域天气能见度都不好,没地方备降怎么办?虽然剩下ADF不是由MMR控制,但是很多机场已经没有纯NDB近进程序。

起飞标准边上的小括号

被问到jeppesen航图的起飞标准边上的括号是做什么用的?

image

就是上图中的150和200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根据jeppesen的说明。这是在接地带RVR被中间段或末段补充时使用。接地带的RVR可以由机长判断。
虽然翻译上都能看懂,但是实际例子没遇到过。如果有谁知道,麻烦告诉我。
顺便说一下,左边这一半的起飞标准是给非FAR121的承运人使用的。

更新:原来我把supplemented理解错了,应该是增补的意思,而不是替代的意思。这样理解就对了。使用括号内的数值应该是三段RVR都能获得时使用。

A330中央油箱泵失效时的15吨限制

今天难得遇到A330的一个MEL,中央燃油泵不工作。查阅MEL内容如下:

330MEL28-26-02C

“一个可以失效,但需中央油箱内燃油小于等于15000公斤并在飞行计划中被认为不可用燃油”。我当时完全没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估计翻译错误。

查看了操作程序才明白这条限制是什么意思:

330MEL28-26-02C操作

原来,330的中央油箱在大于15000时,如果燃油泵都失效,可以用重力传输到内油箱。所以,超过15000的油量是可以用的,小于15000的油量应该算做不可用,并且计入无燃油重量检查。

320Li手动

image

从六月底拿车到现在已经过去3个月了,这辆车有缺点也有优点。因为我有手动档情节,所以原来那辆小红车一直不受我待见。小红车唯一的优点就是SUV能装东西。
五月份的时候,我在三亚给蛋蛋发了个消息,想把小红车换掉,换一辆二手的手动1系或BRZ,预算在20W以内,请他帮我找车。没想到蛋蛋快速回复我,说有辆手动3系要不要。我看看这辆二手3系已经超过我的预算。而且我在三亚也不能看车,算了,就当和他没缘分吧。从三亚回到上海,我没再想去看那辆3系的事。
也许是小红车知道了我想把它卖掉,竟然发起了脾气,空调压缩机坏了,风挡喷水的马达也坏了,维修要2000块。我把小红开到蛋蛋店里,准备维修。意外得知那辆3系还在。我就一咬牙交了定金。
来说说这车的优点吧。第一次开感觉,他妈的离合器怎么这么重这么高。怎么抖动这么厉害。不过1个月后就习惯了。手动档除了开起来比较自由外,还有个好处。因为这车带自动启停,当车停稳,挂空档离合器松开后,车子就熄火了,再踩下离合器就点火了。这样一来,我可以方便地控制启停。如果红灯在15秒内,我就踩着离合停车,发动机就不熄火了。有了启停,油耗也小,现在开空调百公里10个油,对比小银车同样的2.0T发动机要13个油。这车其他的一些便利配置也不错,电动记忆座椅,后排电动遮阳,前后雷达,胎压监控。
人无完人,车无完车。说说不足,这车抖动有点大,不知道是不是手动后驱车的通病,我把手放在排挡上都快麻了。路噪也很大,也许换轮胎后会好。 另一个缺点是没有后排出风口,也没有巡航,原价32W的车连后排出风都没有,无法理解。 最后就是我最想吐槽的,假真皮座椅。这座椅没有打孔,太热了而且不透气,我常常正面吹得冰冰凉的,背后和屁股出汗湿透。还不如织物座椅呢。
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评价这车,
开车一个月内:这车他妈的怎么这么难开。
开车一个月后:这车他妈的怎么这么好开。

早晨的大阵雨

8月24日早晨,从6点开始,大阵雨就没有消停过。

SPECI ZSSS 232213Z 36003MPS 1200 R36R/1300VP2000D R36L/1400VP2000D +SHRA BR BKN007 SCT026CB OVC040 25/24 Q1001 NOSIG=

传说是受台风外围影响。降雨量特别大,但是没有雷。AOC院子里和门口的路上都严重积水。多个航班备降。

其实航班不算太乱,只不过我觉得这次降雨没有预警,有些措手不及。我今天再去找了一下前几天的降水预报,情况如下:

下图两个分别是23日06时预报的24日02-08

预报24日02-08

 

预报在上海北部有不超过60毫米的降水。但是实况是出现了超过60毫米的降水:

实况24日02-08

然后在24日06时预报的24日08-14图中,上海的降雨量达到100毫米。其实这个时候上海从0600开始已经积水了,所以这份预报是“然并卵”。

预报24日08-14

最终的结果是,我的车开不出去,我只能把车停在AOC院子里,找了双拖鞋,淌水回家,也间接的造成了我的车被撞坏了。

464627505650702056

 

738快点飞塞班去

今天塞班遇到个通告:
PGSN APT 201508176B4V01 A0252/15
Q)KZAK/QFFCG/IV/NBO /A /000/999/N1507.2E14543.8
A)PGSN B)201508210428 C)201508280700
E)AD AIRCRAFT RESCUE AND FIRE FIGHTING NOW INDEX C
消防等级变为C级。
根据FAR 139.315 Aircraft rescue and firefighting: Index determination.
(1) Index A includes aircraft less than 90 feet in length.
(2) Index B includes aircraft at least 90 feet but less than 126 feet in length.
(3) Index C includes aircraft at least 126 feet but less than 159 feet in length.
(4) Index D includes aircraft at least 159 feet but less than 200 feet in length.
(5) Index E includes aircraft at least 200 feet in length.
C级的最大长度为159英尺。
A330的长度为193英尺,如果不考虑消防等级降一级的话,A330就不能飞了。

前段时间还在说道,要用738飞ETOPS去塞班,有些人(包括我)都觉得没必要。
现在看出必要性了吧。。。。。。。。。。。。。。。。。。。。。。。。。。。
。。。。。。。。。。。。。其实通告时间也不长。。。。。。。。。。。。。。

机场的运行时间OPERATIONAL HOURS

事情是酱紫的:某天,我需要统计一下国际机场夜间宵禁的列表,我在Jeppesen航图上找到了几个明确会关闭的机场。但是有几个传说有关闭的机场找不到关闭信息,我就想也许在AIP里?于是我就找情报席位帮忙梳理,没想到情报席位完全不吊我,态度有点差。他说这不是他们的责任,他说AIP里的AD 2.3 OPERATIONAL HOURS章节,有各种关闭,比如:AD Administration、海关、空管、加油、除冰。每个工种都有关闭时间。他怎么知道写哪个?万一写错了,去了一个海关关闭的机场,责任算谁的。

好吧,这就是大国企,或者说中国人的一贯作风。事情还没做呢,就开始争辩责任了。

我承认我以前没考虑过AD Administration的问题,有很多外站的站长或代理,包括我们的情报席位,都以这个关闭为理由,认为机场关闭了。但是我发现很多地方ATS管制服务都是开的,比如UIII这个机场,AD Administration会关很长时间,情报席位也认为这个时间内机场是关闭的,其实我们的航班一直都选择它为备降场,Jeppesen航图上也没有说它会关闭,也许因为ATS还是H24的。

UIII AD

 

我觉得,如果作为备降场的话,应该以ATS服务的开关时间为签派放行航班时的依据。AD Administration仅作参考。

此外,AIP中的另一个地方,也需要检查一下。AD 2.21 Noise abatement procedures章节里也有机场关闭的信息。比如RCKH机场:

RCKH的AD 2.3 OPERATIONAL HOURS章节AD Administration写的是H24,ATS服务写的是22:00 – 16:00(UTC)。我们会以为机场的关闭时间是1600-2200。

但是在AD 2.21  NOISE ABATEMENT PROCEDURES中写道:

Due to noise abatement, take-off or landing is prohibit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6:01 to 22:30UTC except emergency.

所以,如果只看AD 2.3,很容易得出错误的关闭时间。

最后,我个人认为,只要看Jeppesen航图就够了,不用去看AIP,因为Jeppesen已经把AD 2.3和AD 2.21都考虑进去了。签派在放行航班时,如果遇到航班在AD Administration关闭的时间段内起降,需要和代理或站长确认一下运行上有什么困难,但这不应该作为机场关闭的依据。

RCKH AD

 

FPL里的DOF

FPL报里的DOF,Date of Flight,代表航班预计要执行的日期。在发送后续DLA报文时,要附带上原先的DOF。我一直有个疑惑,如果7月1日23点的航班,延误到7月2日怎么办?DOF怎么写?

上个星期,我在一个叫《FAA ICAO Flight Planning Interface Reference Guide》的文件里找到答案:

Note:If a flight plan was filed with a valid DOF/, then a change to the departure time that also changes the date of flight (i.e. delays past midnight) should not be communicated using the DLA message.a CHG message should be used to convey the Field 13 and Field 18 changes using Field 22. Remember that the Field 18 filed in CHG and DLA should always reflect the DOF/ that was previously filed.

所以,如果航班延误超过午夜,需要发一个CHG报,把DOF也改成后面一天,不是发DLA。

FAA关于委任代表的培训和复训

这个事也是前天听凤姐讲课的时候知道的。FAA对于委任代表,也就是Designated Aircraft Dispatcher Examiners (DADE)的培训有复训要求。

文件位置有点深,在8900.1的VOLUME 13的CHAPTER 3的“Section 3 Designated Aircraft Dispatcher Examiner Training”。

文中要求有每12个月一次的委任代表复训。国内似乎没有这个要求。

Aircraft Dispatcher Practical Test Standards

前两天参加凤姐的培训的时候,才知道FAA也有签派员考试大纲。名字叫PTS。其实PTS有很多,有飞行的、有机务的,签派只是其中一部分。以前听飞行员说过PTS,当时怎么没想到去看看有没有签派的内容呢。

文件可以从“FAA Home ▸ Training & Testing ▸ Airman Testing”位置里找到FAA-S8081-10D。国内有个相呼应的《飞行签派员实践考试标准》,但它是2005年按FAA-S8081-10B编写的,而且这个文件似乎没有正常的文件管理,我在局方网站上找不到。本文链接中的PDF文件是一个从网上下载的版本。

昨天没事的时候看了一下,发现一个我以前不知道的事。原来实践考试的时候,考生是可以查手册的。以前考试的时候,我都以为我要背出来。

以后拿这个文件作为给新人培训的大纲也很好。

CONVERSION OF MET VISIBILITY INTO RVR/CMV

我记得以前应该写过CMV的事情的呀,怎么又找不到了。难道我得了健忘症?以下是CMV的用法:

Where RVR is available, visibilities up to and including 1600m are expressed in RVR. All  visibilities above 1600m are shown as CMV. A reported meteorological visibility must be converted into RVR/CMV by applying different conversion factors for the lighting elements in operation under day/night conditions.
摘自
不过有个春秋的朋友提出的问题我也无法回答:使用CMV标准时,国内公司如何计算备降标准?目前好像是法规空白。真希望能找个日本签派员来问问。

RMK中RI++的意思

SPUS31 KWBC 120405
SPECI COR RJBB 120405Z 05012KT 1500 R06R/0900VP1800D R06L/0800V1300D +SHRA BR FEW008 SCT025CB BKN035 17/15 Q1006 RMK 1ST008 4CB025 7CU035 A2971 CB OHD MOV NE RI++= 

报文最后的RI++代表降水强度(Rainfall Intensity)大于30mm每小时。

参考网站:http://www.omnipot.jp/omnipot/aviation/wxterms.html。这网站还是日文的,用了翻译软件才知道意思。

最讨厌这种RMK里的奇怪报文,啥时候中国也发点奇怪的RMK为难一下外国人。

带有云高的起飞标准

被问到RKPS机场的起飞标准里800-1600m是什么意思?我想到的是起飞标准含有800英尺的云高要求,这种情况只在机场附近有重要障碍物时出现,而且以前在Jeppesen航图中从没见过这类标准的写法。

214373297

 

然后,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在一个几角旮旯的地方找到了。

《INTRODUCTION TO JEPPESEN NAVIGATION CHARTS》的126页左右:

takeoff-ceiling

外面的世界这么大,各种奇怪的东西真的好猥琐。

关于乘务员配置的一个小问题

现在遇到乘务员超时的情况增多了。前几天遇到一个小事,却让我们纠结了一会。某个航班在外站机组超时了。航班取消后,明日补班,但是无旅客。我们想,无旅客么乘务员就不用配全了,配一个乘务员就够了。但是乘务调度说不行,如果航班性质为补班就必须要按载客要求配乘务员,如果性质为调机,才可以配一个乘务员。

算了,那就申请调机吧,也不是什么难事。

后来我没事的时候去查了一下121部关于乘务员配置的要求。121.391的要求就是每50个座位配置一名乘务员。签派考试题目中有这题。但是我注意到还有一条121.591:合格证持有人载运经其批准的下列人员时,无需符合本规则第121.391条的要求。人员中包括机组成员。

而且,另一个证据,MEL的乘务员座椅故障时,不载客放行的最低数量为0,条件就是遵守FAR121.583(和CCAR121.591相同)的限制。

所以,我不是很有把握地觉得,如果没有旅客的补班,按121.591的说法,可以不遵守50个座位一个乘务员的要求。

但是我对这个做法不是很有把握,而且申请调机也不是很难,就算了吧,当我白折腾。

签字之路

最近被新人问需要多久才能签字放行?正好借此机会梳理一下。

STEP 0 大学本科(含)【65.7】

STEP 1 经历和学校课程的要求,俗称+1:
有民航执照(如飞行、情报、气象、管制)的+500小时课程

从零开始的1000小时课程【65.13】

STEP 2 理论和实践考试(有很大部分人被卡在这关,考试越来越难。):
通过理论考试(理论成绩3年有效,65部R3后对参加理论考试没有经历要求) 【65.17】
在初次实践考试前6个月,在121部公司签派员监视下进行不少于90个工作日的实习。【65.17】
理论考试成绩3年内,通过实践考试(实践未通过,在理论考试3年内,重考实践)【65.19】
理论考试或实践考试未通过的,在30天后重新申请补考,再次考试时间与上一次间隔至少3个月。【65.19】

恭喜你!通过考试后你就拿到签派执照了,但还是不能签字!
t

STEP 3 根据公司签派员训练大纲的课程训练:
新雇员训练(40课时)【121.415】
初始训练(40课时)【121.431】
转机型训练(40课时)【121.431】

STEP 4 当你有了执照、有了机型,悲剧地发现还有跟班要求(有的公司在考执照前就开始跟班了):
岗位跟班9个月(放行和监控岗位上不少于6个月)【AC-121-FS-2016-43-R1】

完成以上这些,差不多可以签字放行了。不过,今后还需要完成复训、熟悉、检查、认证循环,才能保持签字放行的能力(这才是重点):
定期复训(20课时,12个月内完成1次)【121.439】
国内运行熟悉(5小时,12个月内完成2次)【121.501、AC-121-FS-2011-43 8.5】
国际运行熟悉(只针对国际岗位,每2年1次)【AC-121-FS-2011-43 8.4】
D类模拟机操作(每年2小时)【AC-121-FS-2011-43 8.4】
资格检查(12个月内1次)【AC-121-FS-2011-43 8.2】
胜任条件(12个月内满30天履行职责)【AC-121-FS-2011-43 8.2】<—这条存疑,65R3后已没有要求,但是咨询通告还在。
执照认证(36个月内1次)【121.501】

以上还不包括一些其他特殊运行的训练,比如ETOPS、极地运行、PBN、二放、除防冰、应急、DRM训练,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培训和开会。

苦海无涯。

t2

(如果文中梳理不全,请补充)
(2023年根据65R3更新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