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发动机系统的最大不同就是空客的发动机启动是全自动的,虽然不像开电视那样简单,但是不用人工监控发动机启动时的参数。一个叫FADEC的计算机包办了所有事情。
第二,在使用自动油门时候,油门杆也不是油门杆了。它更像一个开关,你只要把油门杆放到MAX CLIMB位置。自动油门工作时,油门位置不会回馈到油门杆上,因为油门杆是没有做动部件的。空客培训的时候,说这是他们比波音先进的地方,因为可以减少重量,减少机械机构,减少油门卡阻的可能性。哈哈,谁知道呢。静止的油门杆带来一个问题:当你不需要自动油门的时候,断开自动油门的瞬时,油门会变化。所以空客的发动机EPR参数上有个蓝点。表明了当前油门杆的位置。在断开自动油门前,你需要把油门杆拉回到自动油门的EPR位置,再按断开按钮。
第三,油门杆上没有复飞TOGA按钮,因为它有TOGA位置。需要起飞或者复飞的时候,直接推油门。不论在天上还是地上,飞行员都可以推油门来获得TOGA推力。
油门杆上还多了一个FLEX T.O.位置,用来假设温度起飞。但是这个位置同样是MAX CONT.的位置。如果油门在FLEX位,飞行员正好需要使用最大连续推力的时候,他需要把油门拉到TOGA或者CLIMB位,再放回到MAX CONT位。我觉得有点折腾。
分类目录归档:机务
一套自动驾驶仪不工作
2631报告自动驾驶A系统不工作,我看了一下QRH,没什么特别的。后来才想起来,在RVSM区域内运行需要一套高度保持系统。如果再坏一台自动驾驶系统,就不能执行RVSM了。很多时候不是你不知道,只是你想不到。我应该在看完QRH后再看一下MEL的。
顺便鄙视一下今天9161的机组,RP太差。
奇异的座舱高度表
早上一上班就听说5077的座舱高度表有问题,座舱高度一直在0一下。机务说到了温州再做检查。飞机到了温州之后,机务也搞不清楚为什么会是负数,给飞机做了增压检查,一切也都正常。但是因为MEL上对于座舱高度表的放行标准存在歧义,签派、机务、飞行三方都没敢放这个飞机。所以就安排另一架飞机去温州执行温州广州的航班。但调机起飞后,机组说,他的座舱高度表也是负数。后来传说低高度的时候,座舱高度表为负数是正常的。
我查了FCOM:
当飞机爬升至距设定的 FLT ALT 还有 0.25psi 时,巡航方式开始实施。在巡航过程中,控制器维持座舱过渡略低于设定的 LANDALT,如果高于37,000ft,选定 的LAND ALT和FLT ALT之间的压差小于等于8.35psi;FLT ALT介于28,000ft与37,000ft之间,压差小于等于7.80psi;FLT ALT低于28,000ft,压差小于等于7.45psid。如果选定的LAND ALT与FLT ALT之间的压差都超过了上述数值,则控制器应保持压差 8.35psi(高于 37,000ft);压差为 7.80psid (FLTALT 介于 28,000ft 与 37,000ft 之间 ) ;压差为7.45psid(FLT ALT低于28,000ft)。
红字的地方应该用英文的语法来理解:
如果FLT ALT低于28,000ft,压差小于等于7.45psi,那么在巡航过程中,控制器维持座舱过渡略低于设定的 LANDALT
这就是为什么飞温州(巡航高度17000ft左右,温州机场约海平面标高)会出现座舱高度始终小于零的原因。
PS:顺便鄙视一下翻译英文手册的那帮子人,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考过中级口译
故障一个接着一个
昨晚上去VDPP的航班备降去了,液压油漏光了,早上听广播说什么发动机故障、迫降什么,吓死我了。
一架738起飞后,货舱灭火瓶释放了,回程就不能在货舱装货。
一架737的两个中央燃油泵不工作,考虑经停一站加油。
另外因为北方大雪,一架738被困在长春。以及我的一架737在青岛,取消了中间的一段延吉
总共今天:767×1(维修),738×3,737×2
一类盲降RVR800和RVR550的区别
标准一类盲降的标准就是800(2400ft),那么为什么会有RVR550(1800ft)的概念呢?
FAA的Order 8400.13C(Procedures for Category I Approach Operations at 1800 RVR)中: (7)-:c.Requirements-:5.Instrument Approach Procedure-:(b)写道:Aircraft equipped with an operable FD, or AP with an approach coupler, or HUD which is certified for operation to a minimum of 200 feet HAT are eligible for this operation.
因此1800ft的一类标准和2400ft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在国内的97部中也有相同内容:
第四十四条 I类精密进近使用的跑道视程(RVR)最低标准小于800米时, 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一)机载设备相当于Ⅱ类运行的设备(低高度的无线电高度表和自动油门除外)和得到I类运行的适航保证;。。。。。。。。。。
91部中要求的II类运行设备中写道:一套由自动进近耦合器或飞行指引系统组成的飞行控制引导系统。。。。自动进近耦合器应当提供至少相对于 ILS 航向道的自动方向操纵。
但问题是:MEL中对于AP全不工作的限制只有“不执行II类ILS进近”。就是不正确的了。
AP不工作的时候,应该是不能执行550m的一类盲降,只能执行800米的标准。
防滞刹车不工作时不能使用自动刹车
早上2913起飞后报告,客舱增压系统故障了,自动跳到备用方式去了,QRH上没有要求操作的项目。737的客舱增压有两套自动系统,两套都可以独立工作,如果都坏了,就要用人工方式控制外流活门的位置。之后的航段都按照MEL:21-15 自动增压系统放行,只要人工方式保证可用就行了。
下午一架767的防滞在空中出现了故障,机务瞎说防滞坏了可以用自动刹车的,后来我们查了AFM:防滞刹车不工作时不能使用自动刹车。
738和757的发动机防冰
两种飞机的发动机防冰是不同的,738是在发动机引气之前的管道,所以发动机引气关断对发动机防冰没有影响.但是757/767却有影响.
唉…我机型都白学了…
飞行员与签派共同放行
今天第一天单干,上午的时候我比较霉,调的航班都是757、767的。一架737也出老毛病了,前缘缝翼指示故障,按照MEL27-4(2)要求在20,000英尺和20000英尺以下最大速度被限止为300KIAS,或20000英尺以上为0.65马赫。第一次遇到这样的要求。机组反应这样的速度很难保持,并且有四个航段。最后我们考虑就取消了。
下午的时候,比我更霉的人出现了。驰哥的一个航班因为天气原因取消,本来以为很太平的,没想到这个航班上有一个某某要客。通过种种关系,要求这个航班执行。要求改天气~要求开机场~等等。唉~~~虽然我不是当事人,但是我心里已经觉得很不爽了,总觉得有人在拿签派这工作开玩笑。也许领导也有领导的难处。
看来以后法律需要修改一下:飞行、签派和相关领导共同放行。
顺便小小庆祝一下自己的第一个计划
一个刹车失效的性能减载详细版
最简单的修正 ,QRH中的表述:
减载4000lb,并对V1 VR V2最修正。这样的减载只是调整了由于刹车不工作,造成的加速停止方面的性能要求。
稍微复杂一点,MEL中的表述为:
2.断开刹车管路:
A:起飞后,应让起落架保持在放下位置至少两分钟,以便起落架收上前使机轮停转。
B:1)从爬升限制重量中减去下列数值:
襟翼5 14200kg 31200lb
襟翼15 11200kg 24600lb
襟翼20 8100kg 17900lb
2)从越障爬升限制重量中减去下列数字:
襟翼5 15600kg 34300lb
襟翼15 12400kg 27400lb
襟翼20 9300kg 20400lb
问题是,起飞性能手册中的数据可不可以使用?MEL要求起飞后放轮2分钟,因此需要延长二阶段飞行。但是起飞性能手册中的数据不一定是延长二阶段的,而是延长二阶段和非延长二阶段数据中取大值。
因此:机场周围没有重要障碍物时,使用起飞性能手册中的数据问题也不大。
根据当时沈阳的情况,200度5米秒的风,温度30度,襟翼5,查起飞性能手册:
爬升限制253800lb – 31200lb = 222600lb
障碍物限制243100lb – 34300lb = 208800lb
飞行计划中的 195232lb ,没问题
最复杂的方法,需要性能室帮忙计算延长二阶段的起飞数据,用此数据作为MEL修正的基础:
以沈阳静风,24号跑道,30度,襟翼5 计算延长二阶段的数据为:
爬升限制115100kg – 14200kg = 100900kg = 222446lb
障碍物限制109300kg – 15600kg = 93700kg = 206573lb
飞行计划中的 195232lb ,没问题
补充:一个刹车失效,不能使用改进爬升。
CRJ在郑州没氧气了~~~囧
我席位上的CRJ在郑州,报告机组氧气不足。从机组使用手册上来看,如果改为两人制机组这点氧气压力就可以继续飞行,可惜这套机组必须是三人制的。第一套解决方案就此枪毙。
第二套方法是让机务运氧气瓶去郑州,氧气瓶不能空运,也不能用火车运,只能用危险品的卡车运。这运过去要多久啊~~~
第三套方案,让飞机在低高度上飞回来。121.329和121.333中对于10000英尺一下、3000米以下的飞行没有氧气设备的要求。也就是说,如果一直在2700这个高度层上飞回虹桥,即使没有氧气也可以。
1,从航图上检测航路上的最低安全高度,最高的地方出现在合肥附近,1080米,向南偏就会遇到2400米的黄山。
2,给郑州,武汉,合肥的管制部门打招呼,再和总局总调打招呼,都没问题。
3,制作飞行计划,35个人,备降场选合肥,南京杭州上海都有些孤立镶嵌的CB。
4,把计划天气云图传真给郑州,机组同意进场。
当我们都认为没问题的时候,没想到机务出来说话了。机务认为MEL上没有说过低氧气压力可以放行,机务没有放行的依据。机务不签字。平时,都是机务和签派愿意放行,而机组不飞。今天倒是机组和签派都同意了,机务不愿意放了。
就这样和机务领导协调来协调去,将近两个小时,最后机务领导一句话,可以放了。然后机组又不开心了,说:机务放行的依据在哪里?为什么领导一句话就可以放行了?晚上有CB,我没有信心执行这个航班了。
囧~~~每次被”三夹板“的总是签派。大家都别闹了,机组也超时了,回宾馆吧。机务慢慢运氧气瓶吧。十一点了,我想去食堂吃面,大家洗洗早点睡吧。
虹桥上班第一天
虹桥好热阿,浦东用的是中央空调,所以经常是太冷.虹桥不但气温就比浦东高3度,而且用的是柜式空调.
第二个感觉就是回家好早啊…7点不到就出门了.开车的话7点15就能到家了~
TCAS坏了怎么办?9181在空中说TCAS时好时坏。后和ZBAA的总局总调协调后,可以飞,但是要在RVSM空域外飞行,而且要和沿路的管制部门一个个的打招呼。9181落地后说TCAS完全坏了。那就别飞了。
飞机的挡风玻璃漏水
机组问:飞机的挡风玻璃漏水怎么办?
机务答:用胶带糊上!
飞机起飞后,
机组问:挡风玻璃上的胶带被吹掉一半了,怎么办?
机务答:到三亚后,让那边的机务再给你贴一张….
回家路上,我想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关心两件事情:
1,飞行时是否漏水、漏风?
2,机舱压力是否正常?
可惜没有人告诉我这类事情的正确处理办法。
皮夹子擦地罗特
昨天坐班车的时候,皮夹子掉在班车上了.在回家路上去罗森迈吃的东西的时候发现的,还好是掉在班车上,否则就损失大了.平时我皮夹子里只放200块的,这次刚拿好绩效,800多块全在里面.
昨天倒霉的事情不止这些,5320又坏了,这次坏备用高度表振动器,MEL必须要求起降机场目视飞行条件(目视飞行在91部和运行规范上有)。至此5320在约一个月的时间内坏了:无线电高度表,左坐ILS,高度表振动器。
5320早上去富山,浦东能见度8000,目的地机场OK天。但是按照法规,浦东OVC天也不能目视飞行的。我接班时航班已经起飞。回程航班就困难了,浦东已经3000的能见度了。至于后来飞机是怎么回来的事情,我就不想说了,反正不是我在放行单上签的字。
接着,我们为了减少延误,把5320和5143对换一下。调整单刚发出去,机务说5143也是高度表振动器不好,早上就已经MEL了,我们所有人当场疯特。
接着,机务报告一共三架飞机的APU出现故障了,一架767,两架CRJ。我们已经麻木了~~~~
买了一个飞利浦的音箱,台风浣熊
和剑剑去了京东的雪灾物品拍卖。因为没有资本,也没有胆量,所以没有购买液晶显示器之类的大件。我买了一个飞利浦的音箱。型号SPA2330,只要150块,我觉得满格算的。
因为08年第一号台风“浣熊”登陆海南和广州,所以这个晚班比较忙。我发觉每过一段时间,都能从香港收到一份关于台风的实况和预报,以SITA形式发送。蛮有意思的,不过看文字的内容总归没有看云图来的简单。
845去香港的路上备降了两次,第一次广州,第二次备降深圳。这种同一个航班备降两次的事情我倒是头一次碰到,最后把旅客放到深圳去算了。不过深圳不是国际机场,在入境和边检方面似乎遇到了点问题。
5320的那个ILS的保留故障要保留到八月份,我每次都要说服机组使用VOR近进,而且国外机场看航图还极不方便。上一个白班,5320飞香港,实况9999,预报9000,备降场天也好,机组不肯飞。我正在下载VHHH的航图明确标准的这段时间里,值班主任居然已经在招呼商调准备取消了,理由是机组没信心,不愿飞。如果每次签派都是把计划扔给机组,机组高兴飞就飞不高兴飞就取消航班,那么这签派当得也太不专业,太窝囊了。
回家收到一封群发邮件,华东安监办建议公司在计划里的REMARK项增加和机组的沟通,如MEL、气象、航路、性能限制。看到这封邮件,我笑了。看来,只有”至上而下“时,领导的耳朵才听得进话。
感觉压差灯亮
感觉压差灯是什么?从来没听说过。也不知道有什么作用。武汉的飞机因此滑回了,MEL上有很多机务操作项,估计机务怕到了外站没法操作。看了FCOM和MEL,也没明白这个感觉系统有什么作用。我猜是把升降舵的阻力,传递回给操纵杆。
2567慢车不一致,可怜的机务
2567在跑道边上了,机长叫过来,说有IDLE DISAGREE的信息。机长的语气暗示他们决定正常起飞,因为在QRH 7.25上没有什么内容,只是把油门推上去,信息就会消失。机务联系后,支支吾吾说了一会,也没说出个什么东西来,机组有点范毛腔了。最后机务要求飞机滑回。
飞机滑到位子上,一会就修好了。但是航班还是延误了。我看MEL上关于这个信息有一大堆东西需要操作,怎么机务一会会就修好了呢。
事后,机务又来撒乌拉了,说当时飞机可以按照MEL放行,延误原因就不应算机务的。
回过头想想,机务也难做人。飞机准备起飞了,如果机务默许,航班不会延误,机务没问题。如果机务为了安全,让飞机滑回,最后吃批评的反而是机务。
Bird Strike
昨天晚上刚上班,听说前一个班组上班时,一架飞机鸟击了,想想没什么呀,鸟击也不是第一次了。后来看了机组的报告才觉得有点后怕:
XXXX航班离地瞬间,右发鸟击,右发抖振指数超限,发动机振动并伴有明显噪声。飞机瞬间上升能力减小,将右发油门收回慢车工作,抖振值维持1.1。将油门慢推加大,右发抖振值明显上升,伴有机体震动和噪音。飞机盘旋耗油,使用襟翼15度,右发油门始终慢车,完全着陆。
不清楚当时机组是依据哪一条QRH操作的,我猜应该是:”High Engine Vibration 发动机振动值高”
我猜然后机组用了单发着陆的程序,使用襟翼15着陆。
晚上4点机务说飞机修好了。
CRJ就是苍蝇
浦东只有两架CRJ,3011和7698。早上一来上班就听说3011是坏的,那机务就去调航材修了,修了大半天在下午的时候终于修好了。同时早上7698返航了,原因是引气温度高,落地之后机务就开始修,把7698的航班调给修好的3011吧。本以为事情就到此为止了。
过一会3011推出后又滑回了,原因是刹车压力低,机务又修了半个多小时,终于修好飞走了。没过多久7698也修好了,那就继续执行航班吧,飞出去没到半小时机组又返航了,还是引气超温老毛病。哈哈,我们也准备下班了。这两架CRJ啊,当铁皮卖卖掉算了。
5330配平不工作
5330安定面不能配平,机组只能手动飞行,本来以为这飞机晚上就不能飞了,谁知道飞机落地之后,机务什么声音都没有,估计是修好,正常执行9449昆明过夜去。
晚上,我在SITA电报里找831的落地时间,看到一条普吉岛发过来的电报说没有832的飞行文件。我以为是商务部门少的文件,过了一会想想不对,查看了一下832的飞行计划,我靠,果然小买同志根本就没做832的飞行计划。马上把虹桥睡梦中的同志们叫起来。机组也在发ACARS要计划了。估计小买同志当时没睡醒,把计划里的起飞时间写成了1600,应该是1800吧。
RVSM第一天
RVSM的第一天上白班,飞行计划都没出错,自己公司的计划软件不能更新的,所以米高度层转换到英尺的时候好像会有一个偏差,代理航空公司的计划也都是对的,不知道晚上马来西亚的那个公司会不会出错。早上上班前看了一下机务快报,有一架飞机的二次雷达高度报告系统故障,还好只坏了一台。如果两台都坏了,就不能飞RVSM,同时浦东机场禁止没有安装二次雷达的飞机起降。虽然今天军方活动停止了,但是东北方向还是有流控。新闻里说施行RVSM后,空中塞车的情况就会缓解,那根本就是胡说,只要民航的体制不改变,流控不会少。下午2563的起落架支柱漏油,飞机都在东北没回来,或者在去东北的路上,没飞机了,只能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