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错一个航班

前几日,传说机务在给几架767装导航数据的时候把FMC弄坏了,造成某天上午一个机长说要FMC失效放行,那个767飞成都,我还没看完MEL,另一个席位的同事接到另一个机长的电话,说是询问一个MEL里翻译错误的问题。我当时很惊讶,为什么会有两架飞机出现相同的MEL。后来,我就把思绪集中在那个翻译错误上了。见下文:

34-61-01-01A
3)右 FMC 不工作——当两个 F/D 电门置于 ON 位,以飞行指引仪方式工作时,LNAV 和 VNAV 将接通。如果副驾驶的 NAV 源电门被选择到 L FMC 或 R CDU 位,只要接通任何一台自动驾驶仪,LNAV 和 VNAV 将接通。此外,如果左或中自动驾驶仪被接通或者左 F/D 在 ON 位,LNAV 和 VNAV也将接通。
RIGHT FMC INOPERATIVE – When operating in flight director mode with both F/D switches ON, LNAV and VNAV will engage. If the left or center autopilot is engaged, LNAV and VNAV will remain engaged.
程序:离地以后(使 F/D 置于 TO 方式),按要求使用 HDG SEL 和 FL CH 方式,直至左或中自动驾驶仪被接通。然后按要求使用 LNAV 和 VNAV。
Procedure: After liftoff (with F/D in TO mode), use HDG SEL and FL CH modes as desired until left or center autopilot is engaged. Then use LNAV and VNAV as desired.

机长的第一个疑问是上文中蓝色文字的翻译,会让人觉得LNAV和VNAV会“自动接通”,我觉得应该翻译为“可以接通”,更加好一点。机组觉得第二个错误是红字部分,让人觉得在离地之后再将飞行指引至于TO方式,而英文的解释明显想说的是在起飞前要把指引至于TO位。中文翻译没有把“WITH”翻译出来。

把以上问题和机务核实,再与机长沟通结束。我当时就没想到另一个机长飞的是新加坡,在南中国海上要求有两套FMC才能运行。因此,同样的MEL,飞成都的没问题,飞新加坡的就不行。

总结经验:1)下一次遇到新的MEL一定要完完整整看完MEL上的每个字再动手开始工作,不能看一段做一段。2)以后遇上问题,要找第二个签派员来复核。

建议:1)在MEL中的一台FMC失效的章节中,加入“RNP-10需要两台FMC”这句话。目前的MEL只提到“RNAV1/RNAV2”的要求。2)今后考试的时候,可以反向提问,比如“一台FMC失效,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而不是“RNP-10需要那些设备?”。

UUEE的冻雨,复飞是否考虑严重积冰的问题?

前天刚接班,注意到UUEE的实况报很坑爹:METAR UUEE 301330Z 11004MPS 5000 -FZRA BKN007 M01/M02 Q0996 NOSIG RMK 57550320 07550327=。REMARK后的代码翻译见。07R跑道的摩擦系数只有20;07L的摩擦系数好一点点。此时距离飞机落地还有1小时30分左右。

我先打电话给平衡要了舱单上的实际无油重,再加上预计落地剩油,给他做落地性能的检查。预计落地全重为288262LB,根据下表中的报告刹车效应差检查落地所需场长:

计算为 8180 – 240 X 5.2 + (620 + 500) / 1000 X 280 + 0 + 520 = 7732

288的落地重量离340差了5.2个单位,每个单位减少240。加上标高的修正,修正海压为0996,查下表得修正 +500英尺。07L的海拔为620英尺,加上500英尺,为了计算方便我这里就近似算作1000英尺了,需要调整一个单位。然后是调整风速和坡度,按静风计算最保守,但是要查坡度时我就傻了,好像航图上没有直接标出跑道的坡度,我只好去查起飞性能表里的可用加速停止距离的坡度,这个坡度值很小,直接忽略。进近速度给他加了520英尺修正。反推不用修,因为污染跑道上可以用反推。

计算得7732英尺,因为图中的数据没有系数,所以要再乘1.15。最终结果8891.8英尺。查航图,小于跑道的可用着陆距离。不要忘了还需要做WET CHECK,按湿跑道查一遍,过程略。

前几天,Uncle Wang说道积冰对进近爬升的性能影响需要调整,原文见。我问了LWW,他说这个减载量是考虑机身上积冰对性能的影响,如果减载,那性能将差得太难看。波音把他写出来,有些推卸责任的感觉。见下表。

因为机场的标高不高,即使按照积冰环境调整 -37900LB,落地性能也满足。

把以上数据告诉机组,建议使用07L落地。此时离落地大约还有1小时。

然后,坑爹的报文出现了:METAR UUEE 301430Z 12002MPS 3000 -FZRA BKN006 M01/M01 Q0996 WS RWY07L NOSIG RMK 07550327 57550320= 摩擦系数稍好的07L居然有风切变。没办法,如果不行只能等待一会。

然后,更坑爹的报文出现了:METAR UUEE 301500Z 13003MPS 5000 -FZDZ BKN006 M00/M01 Q0996 NOSIG RMK 07720120 57720120= 两条跑道都变成了结冰,摩擦系数20。当我在1518分收到这条报文的时候,飞机已经在1516落地了。

====================华丽的分割线=========================

问了咪咪,得知咨询通告《AC-121-FS-2009-33航空承运人湿跑道和污染跑道运行管理规定》中有以下内容:

对于摩擦系数0.2含以下的跑道,不能起降。所以说,虽然我问了落地的机组,他说落地感觉还可以,但是气象报文和雪情通告中的摩擦系数都是20,后续航班就不能起飞了。即使按“差”的跑道做性能调整也要拉掉大约3吨业载才能飞。

ZCZC OIB2110 301548
GG ZSSSOIXX
301548 UUUUYNYX
SWUU0234 UUEE 11301515
(SNOWTAM 0234
A)UUEE B)11301515
C)07L F)762/762/762 G)3/3/3 H)20/20/20 SFT
C)07R F)762/762/762 G)3/3/3 H)20/20/20 SFT
T)RWY CONTAMINATION 50 PER CENT.
MAIN TWY, TWY, ACFT STANDS AND APRONS PARTLY COVERED WITH
SNOW AND PATCHES OF ICE.)

====================华丽的分割线=========================

航班不能放行的决心已经有了,但是我纠结于后续航班怎么办?UUEE一直在扫雪,但是跑道还是积冰。本来我想等1650Z时出新的预报再做决定的,但是机组说要休息,此时UUEE当地时已经20点左右,我想夜晚肯定温度会降低,跑道肯定会更差。熬到1710Z左右,新预报出来了:

TAF AMD UUEE 301705Z 301718 VRB02MPS 1500 BR OVC004 TEMPO 3017/0109 0200 DZ FG VV001 TEMPO 0115/0118 0900 +SHSN OVC003 SCT010CB=

这个报文发得我更纠结,短时0200 DZ FG VV001。算了,机组要求休息到次日天亮,0500Z再飞。我就答应了。

====================华丽的分割线=========================

到我下班为止,跑道摩擦系数一直都没好,结冰也没有结束。但是有一件事出乎我的意外,晚上UUEE的温度在升高:
METAR UUEE 302100Z 23002MPS 3000 BR OVC004 03/02 Q1000 TEMPO 0300 FG RMK 75720127 25720120=
METAR UUEE 302030Z 22003MPS 3000 BR OVC003 03/02 Q0999 TEMPO 0300 FG RMK 25720120 75720127=
METAR UUEE 302000Z 22003MPS 2300 -DZ BR OVC003 02/02 Q0999 TEMPO 0300 FG RMK QBB090 25720120 75720127=
METAR UUEE 301930Z 22003MPS 2300 -DZ BR OVC003 02/02 Q0999 TEMPO 0300 FG RMK QBB090 25720120 75720127=
METAR UUEE 301900Z 22003MPS 1100 R25R/P1500N DZ BR OVC003 02/01 Q0998
TEMPO 0300 FG RMK QBB090 25720120 75720127=
METAR UUEE 301830Z 22003MPS 1000 R25R/P1500D DZ BR OVC002 02/02 Q0998
NOSIG RMK QBB080 25720120 75720127=
METAR UUEE 301800Z 22002MPS 1600 BR OVC003 02/01 Q0998 NOSIG RMK QBB090 25720120 75720127=
METAR UUEE 301730Z 00000MPS 0500 R25R/1100VP1500U FG VV002 01/01 Q0997
TEMPO 0300 FG VV001 RMK QBB080 25720120 75720127=
METAR UUEE 301700Z VRB01MPS 1100 R25R/P1500N -DZ BR OVC003 01/00 Q0997
TEMPO 0900 FG RMK 25720120 75720127=

UUEE和我们时差5小时,那应该越来越冷才对。有谁知道这是为什么?有个暖锋吗?

航班准点VS多装业载

事情是酱紫的。某飞机在某地落地后报告后货舱打不开,这个货舱里可以不装货。但是由于平衡限制,所以前货舱也不能装太多的货了。机务在外站也不敢动粗打开货舱们。机组打电话来问,能不能少装货。我们询问了机务后,也别无他法,所以决定就少装点货。

谁知20多分钟后(离起飞时间很接近了),机组打电话说后货舱门又好了。问我要不要再次装货?

话说公司对签派的绩效没有业载指标,只有准点率指标。假设我让他继续装货,造成航班延误的话,对我不利。这样看来,从签派员个人利益出发的话,应该坚决让他不装货,准点起飞。对于公司的利益,我觉得可以考虑用延误半小时的代价换来多装业载。

公司的利益和签派员的利益就矛盾了。所以,就像我以前说的,签派员应该有准点率指标,更应该有业载指标,业载指标为主。

整个公司里,还有多少岗位的利益设定和公司的利益是矛盾的呢?如果把这些岗位的利益设定理顺了,可以给公司带来多少效益呢?

航班兜圈子

因为ZSSS雷雨,ZSPD不收备降。在航班空中等待了1小时左右后,本来打算去ZSHC的,可惜人家不收,最后只能去ZSNJ。

上图为5分钟位置报的连线。从图中可见,航班在舟山附近盘旋了很久。之后有一个明显的去ZSHC后又折返的过程。

非常希望公司给签派员接入二次雷达信息,否则签派员在监控航班方面不可能很到位。

 

 

东海上的一坨云

在中国和韩国之间出现了一坨很奇怪的云,如图:

我担心航班飞不过去。我询问RJTT-ZSSS的机长航路上的绕飞情况,得知其在FUE至SADLI之间向南绕飞60海里左右。把以上消息告诉ZSSS-RKSS航班机长。不过下午4点的云图显示,这托云似乎减弱了一点了。

以下是ZSSS-RKSS的5分钟位置报,绿色是计划路线,红色是实际路线:

可见航班在SADLI和NIRAT附近就开始向北偏了。

哎,可惜无法把云图、航路、飞机位置,三图叠加,否则放行就容易多了。真希望能有一种软件能在Google Earth上做放行和监控。

对于767货舱门的一个疑问

前几日夜里守夜,天气是极好的。最后几个航班起飞后,同事们都去休息了。我准备拿点吃的东西出来,填饱肚子,好熬过漫漫长夜。

卫星电话响了,某767机组打电话来说:起飞后,散货舱的舱门有问题,灯亮了,但是增压没有问题,问我要不要继续往前飞。

我想增压没问题就可以,如果那个舱门是朝内开的那就肯定没问题。唉,怪我业务不熟。我不知道散货舱的舱门是朝外开的还是朝内开的。

我打电话问了机务,机务建议继续飞行,老飞机假信号多,落地后把舱门多开关几次就好了。

自己给自己补课:

767-300一共三个货舱门:前货舱,后货舱,散货舱

前货舱和后货舱都是朝外开的,尺寸不一样:

散货舱是朝里开的:

PS:货舱门的操作限制风速也在这本手册的这一页上。以前找过,怎么没找到呢。

===================================

但是QRH中对货舱门告警的操作让我有个疑惑:

QRH中只要前货舱门有问题,不管增压是否正常,立即就需要采取行动;对后货舱和散货舱门的问题,反应程度就低一个级别。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说因为散货舱是朝内开的,增压正常就无需关心,这点我可以理解。但是后货舱和前货舱一样是朝外开的,为什么后货舱不需要直接采取行动呢?难道前后两个舱门的结构是不相同?

767 MEL 28-22-2 中央油箱燃油泵 & 一个签派资源管理的例子

上个值班时,767遇到一个中央燃油泵失效放行。MEL如下(身边的MEL是老版本,新版本有中英文对照了)

中央油泵有两个,放行需要一个,MEL中的要求是正对飞行中万一另一个泵也失效的防范。其中有两项比较重要:

第一是判断在另一个油泵失效后,靠主油箱的剩油是否够去一个备降机场(红色部分)。由于航线前半段都是国内,遍地都是机场,因此在一小时内肯定有备降场可去。航线的后半段有释压程序,但是此时中央油箱已经没有油了,因此也不用考虑。

第二是判断中央油箱的剩油对燃油构型的影响(蓝色部分)。当第二个燃油泵也不工作的时候,中央油箱剩油要计算在无油重里。就是把燃油当成了业载。这部分新增的重要加上原来在无油重,不能超过最大无油重。

最终,虽然航班满足第一条,但是不满足第二条。按起飞后中央油箱油泵立即不工作,剩油全部计入无油重的话,超过最大无油重12吨左右。

今天,想到的一个问题:如果空中中央燃油泵都不工作了,那么能否应急放油呢?如果可以放油,那么就不存在超重的问题了,为什么在MEL里没有体现呢?我看了燃油系统,我觉得应该可以呀。

=========================================

这件事情的另一个发现:

当时我和其他人都只专心考虑燃油够不够去备降场的问题(红色部分),只有LWW一个人在考虑第二个问题(蓝色部分)。我和其他人似乎都没认真看完MEL,在我们多数人得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后,我们以为问题解决了,因此做出了放行的决定。同时,正在考虑第二个问题的LWW并没有否定我们的决定。幸好最后纠正了错误。

这算不算一个典型的签派资源管理的例子?哈哈

关于颠簸

前几天值班时,听说南航有个航班遭遇颠簸,造成有人受伤。我看了航班号和它的航路,这个航班从广州来上海,走一号航路。我猜,如果如传说20分钟左右受到颠簸的话,大概在TOC之后一点(有人说到不了巡航,我只是根据计划推算的,是否到的了不重要),0600Z左右。

下面内容为事后诸葛

首先,我看预告图,中低空和高空,看看有没有预报的颠簸?

如图上广州东边虽然没有直接标明颠簸,但是画了CB。CB代表了中度或重度颠簸。

再看看WAFS预报的颠簸:

WAFS预报都是集中在上海的高空区域,和高空图上的急流吻合,广州区域很干净。

再看看雷达图,大约在LMN G471 XEBUL附近有回波:

===============================================

总结:
1)从WAFS的数据上没有看出广州有严重的颠簸,但是在预告图和雷达图都反应出那个区域有CB。所以我猜颠簸是由CB引起的。按我们原先的工作程序,如果飞行计划中有几个点的颠簸指数超过某个数值的时候,就要提醒机组颠簸。我猜这个颠簸指数应该是由WAFS或别的风温数据给出的。目前的情况看,WAFS似乎不能给出CB内的颠簸指数(没做过当天的计划,还需求证)。所以这个工作流程对CB的颠簸是没有防范作用的。

2)颠簸是一种很难预测的东西,只能预报颠簸的范围,不可能预报颠簸的地点和时间。

3)中国为什么没有机组报告制度?“PIREPS”。当天,当我听说南航的这个颠簸事件后,我不知道颠簸的具体地点在哪?严重到什么程度?因为我们的后续航班都是走一样的航路的。如果能建立其良好的飞行员报告制度和公布获取报告的网站,对后续的机组和签派放行都帮助很大。

===============================================

顺便再说一点中国特色的东西:南航颠簸发生后,要求每个签派员检查颠簸的提醒情况,算是亡羊补牢吧。其实签派的提醒都是一种无奈,没有流畅的机组报告,遇到颠簸区了,又不能随便改航路改高度。我们能做的只有“提醒”了。这就是中国签派的现状。不出事是应该的,出了事一棒子拍死你,同时又不给你避免出事的手段,也不想着建立“机组报告”之类的体系。雷雨、颠簸、积冰和流控还会发生,防不胜防,签派的工作,只求自保。

坑爹的限制使用通告

今天放行某机场,看到两条通告:

1:北远台’NW’438KHZ限用: 1.014度径向线不可用 2.164度径向线不可用.
2:RWY16ILS关闭,因故障.
心想,16号盲降不工作,还有16号NDB/DME程序可用。那条北远台限制使用直接忽略不看了。
没想到那个NDB的14和164径向线竟然是NDB/DME程序必须要用的,而且164径向线竟然是最后近进的航向。

怪我太马虎,以后这种限制使用的通告都要仔细看看。

我承认我值班比较霉

4月来,我感觉只要我上晚班,多半会有雷雨。我回头找了那几天的雷达图,做了个GIF,就当娱乐一下吧。

一、4月2日那个大冷锋,就是最后刮到日本去的那个:

二、4月10日半夜,上海大雨。12点前还没有备降的,结果12点后备降10几个。

三、4月14日晚,总算太平一点了,只是小雨,没有雷雨。可以从回波的强度上看出来。

总结,签派员说到底是靠天吃饭的。对于快速移动的冷锋造成的雷雨(4月2日),只是雷的强度大,但是持续时间短。可以不用太担心,虹桥浦东两场互为备降可以应付。对于从西南面吹来的CB,雷雨强度可能会有反复(4月10日)。

有时雷雨移动的后缘比较清晰,可以用来判断备降在外的航班是当晚继续飞,还是取消次日补班。比如12号(如果没记错的话)张家界和长沙,雷雨的尾部边缘很清晰,不出2小时雷雨就过去了。下次再放GIF上来。

差点犯错误,QRH上的实际落地距离要乘系数

工作以来第二次遇到有飞机在天上说襟翼不对称。可惜当时我在值班室外面呼吸新鲜空气,没能和机组对话。当我回到值班位子的时候,同事说飞机都快落地了。

机组按检查单操作,用襟翼20落地。签派应该帮机组计算落地距离的,可惜值班的同事没反应过来。虹桥的跑道很长,距离肯定够用。

有同事常常问我,目前公司这样的环境,还学习业务做什么?收入不高,工作又繁琐,还常常拖欠奖金。我想说,钱多不多,领导怎么评判你,都不重要,学到的知识肯定是自己的,不管在现在的公司,或是在别的公司都是用得到的。这些知识看似平时没什么用,但是在关键的时候就能帮你作出决策。这种决策既是对公司航班安全的保护,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就比如襟翼不对称,有些人连用QRH查落地距离都没反应出来。而我,虽然反应出来了,但是却没想到查出来的落地距离还要乘以1.15。

根据《AC-121-FS-2009-33航空承运人湿跑道和污染跑道运行管理规定》:

6.3 到达时的着陆距离评估要求
a. 具体要求
航空公司应为飞行机组提供相关的程序以便其根据到达时的实际条件而不是签派放行时的预报条件来进行着陆性能的评估。这些实际条件包括气象条件(机场气压高度、风向和风速等)、跑道条件、进场速度、飞机重量和构形以及将要使用的减速设备等。根据上述条件得到实际着陆距离后,应该再加上15%的安全余量,并且仍然不大于跑道的可用着陆距离。飞行机组使用上述相关程序进行了着陆距离的评估之后,如果不能保证至少15%的安全余量,就不得进行着陆。
上述安全余量代表了到达时的预计实际着陆距离与可用着陆距离之间必须有的最小距离余量,而且考虑了相应气象和道面条件、飞机构形和重量条件下以及预计要使用的飞机地面减速设备的影响。也就是说,将要使用的跑道的可用着陆距离必须能够保证飞机在实际条件下以着陆时的构形实现全停,并且仍然留有至少15%的安全余量。

学海无涯。

“应该的”和“傻B”

11月18日,沈阳下中雪,短时下大雪。机场发通告关闭到下午,我和机组说不用进场了。到傍晚时沈阳变成小雪,预报转好,机场开放。我从性能室要了刹车效应报告中的落地和起飞性能分析。和机场气象台电话询问,对方说夜里8至9点雪就会停,之后就是好天。和机场指挥处联系,对方没有更新的雪情通告。看了雷达图,回波向东北方向移动减小。最后,我通知机组进场。在和机组讲解放行的时候,我把以上了解到的情况都和机长说了,建议他“走”。机长的回答却是我最不喜欢听的“你们说走我就走,你们说不能去我就不去”。算了,最近飞行员们也很疲劳,我很同情他们。签派和机组都很苦。

旅客上客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沈阳又发通告关闭半小时。我想这下完了,如果沈阳一直关下去,我就成傻b了。我们又开始打电话给气象和指挥处,气象还是坚持原来的说法,指挥处回答的很浆糊。我和机组打电话,把最新情况告诉他。既然已经开始上客了,就赌一把沈阳半小时后开放吧,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幸好之后沈阳开了,飞机也起飞了。回程航班也赶在机场关闭前回来了。一切显得那么平静。

签派员永远不可能当英雄,只可能当“应该的”和“傻B”。如果航班因大雪备降了,说不定那个机组会默默的骂:“就是那个傻B签派员让我进场的,害得我在外面过夜”。发散的想想,民航圈子里还有很多这样的职业,比如气象预报员。如果,那天沈阳晚上雪停了,那是预报员应该做到的;如果雪没停,那我也肯定会骂那个预报员是傻B。

放大的看,整个运行控制中心也是一样的。以前考试的时候还背过“运行控制”的定义:“运行控制:是指合格证持有人使用用于飞行动态控制的系统和程序,对某次飞行的起始、持续和终止行使控制权的过程。”。现在看来,运行控制其实就是争取做到“应该的”;尽量避免变成“傻B”。想做“英雄”?那是难上加难。

曾经有过“如何体现运行控制的价值”的争论,无非就是讨论“如何评价运行控制品质”。结果头脑简单的人们就想出用“航班准点率”来评价运行控制的好坏。结果是某天为航班流控忙到精疲力竭,说到口干舌燥的人,准点率低,运行品质差;某天啥事都没有,风和日丽,闲来无事的人,准点率高,运行品质好。多劳少得,少劳多得。奇怪吧!

总之,希望整个行业能更准确地评价签派员的功过,如果还是只有“应该的”和“傻B”两个选项,那么今后就没人再会去当签派了。

签派员在放行时是否应该坚持“最低”标准?(是否可取高标准?)

最近遇到的两件事让我产生一个疑惑:签派员在和机长沟通放行时,是否应该(或者必须)坚持“最低”标准。

例一:早晨放行某个航班,目的地机场辐射雾,实况报告RVR400米,预报转好。最低落地标准RVR550米。由于是航程在1小时以内的航班,所以我建议机长在天气达到最低标准后再起飞。接着在计划起飞时刻前,机场特选报RVR550,达到最低标准,因此我通知机长放行。但是机长要求达到RVR800才放行,理由是目的地机场的气象是出了名的不准,常常是RVR报告够标准,但是机长无法建立目视参考,只能备降。机长所说情况我也有同感,因为我曾经也被此机场气象台“吃药”。最后我让步,等待RVR够800米再起飞。

例二:从某机场起飞前,平衡报告机长通知其限制最大起飞重量,必须限制业载。我检查了起飞性能分析,发现应该有足够的性能可以装下全部业载,所以我和机长沟通并核对起飞性能表。原来机长称不愿用FLAP5+改进爬升,因为V1速度大,又是特殊机场,风向不定,起飞时可能有顺风。对此我同意机长的说法,无奈业载较多,我对机组说用空调关起飞吧,虽然效果不明显,至少可以略微多装些业载。但是机长依然不同意。我们几个签派员讨论后,决定更改飞行计划,选择一个较近的备降场,并通知机长抽油。在我们的坚持下机长同意用FLAP1起飞,就不用抽油了。我和机长核对了一下性能表,就正常放行了。

以上两个例子中的放行条件都是高于公司/法规规定的“最低”标准的。我的疑问是,签派和机长是否有权利临时提高放行的“最低”标准?

从法规上看:

第121.633条  仪表飞行规则的签派或者放行
除本规则第 121.635 条规定外,按照仪表飞行规则签派或者放行飞机飞行前,应当确认相应的天气实况报告、预报或者两者的组合,表明在签派或者放行单中所列的每个机场的天气条件,在飞机预计到达时处于或者高于经批准的最低标准,否则,不得签派或者放行飞机按照仪表飞行规则飞行。

第121.677 条  国内、国际定期载客运行的签派责任
合格证持有人应当根据授权的飞行签派员所提供的信息,为两个规定地点之间的每次飞行编制签派单。机长和授权的飞行签派员应当在签派单上签字。机长和授权的飞行签派员均认为该次飞行能安全进行时,他们才能签字。对于某一次飞行,飞行签派员可以委托他人签署放行单,但是不得委托他人行使其签派权。

FAA原话:

121.663   Responsibility for dispatch release: Domestic and flag operations.
Each certificate holder conducting domestic or flag operations shall prepare a dispatch release for each flight between specified points, based on information furnished by an authorized aircraft dispatcher. The pilot in command and an authorized aircraft dispatcher shall sign the release only if they both believe that the flight can be made with safety. The aircraft dispatcher may delegate authority to sign a release for a particular flight, but he may not delegate his authority to dispatch.

我在法规上没有找到明确给予签派或者机长临时提高“最低”标准的内容(如果有谁找到了请告诉我)。但是法规121.677条赋予机长和签派不签字的权利,双方应该彼此尊重对方的权利。公司也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只要他们有一个合理的理由。

和机组沟通放行的时候,有些机长会说:“只要你们签派放,我就飞”之类的话。我会对他强调一下,签派和机长是共同放行。放行像一场谈判,最终的结果是保证安全。没有谁服从谁或者谁命令谁的做法。

综上所述, 我认为,签派员不必坚持“最低”标准。机长和签派员可以临时提高“最低”标准。只要双方有合理的理由,并达成一致。

最长的一次单空调组件放行

接班后得知一架飞机昨晚在VTSP坏了一个空调,想用FL250以下飞行放回来,我用正常航路做了一遍,备降场选ZSHC,总油量刚刚够用。看看天气,机场天气都还OK,就是东南亚航路天气CB多了点,但是重要天气预告图上预报的都是孤立、镶嵌的CB。在计划航路上遇到些曲折,原航路有FL290和FL260的限制,所以情报室帮忙改成从南宁进中国,向总调申请改航路。航路ok后,我还是用.78的固定速度做的计划,后来在机组的提醒下,我又用成本指数做了一遍,最后剩油可以多400公斤,但是飞行时间多了30分钟。飞行计划做到满油,检查了起飞性能。和机组沟通了一下,就放行了。为了监控,我把位置报的更新间隔改成了5分钟。我还是有点担心航路CB万一绕不过去,再备降就麻烦了。

今天回到家,画了个图。红线是用5分钟位置报连成的实际飞行轨迹,白线是计划飞行航路。在国外段的确饶了,国内段没问题。

如果工作中能直接从位置报对照计划,画在GoogleEarth上就好了,最好能投影上雷达图或云图。这样的监控才有可行性和意义。我觉得实现不难,关键是现在没人想管。哈,让我看POS报的经纬度,监控个屁啊。

能完成这个航班最要感谢机组和VTSP的地面代办。我现在还能回忆起代办在电话里绝望的声音。签派只是用免费的筹码和天气做了个赌局罢了。

今天这个班上的~又涨经验值了

大约在30分钟内,发生了以下这些事情,让我忙的很:

一个性能调整:刹车失效+人工减速板+湿跑道

一个性能限制:由于机场气温过高,起飞性能不够,和机组沟通不成

一个航班小故障滑回,和一个无关紧要的MEL

一个航班要做二放计划

在其他几个值班同志的帮助下,帮我把二放和小故障MEL解决了。让我有精力和时间处理两个性能问题:

对于767起飞,不考虑自动减速板,只考虑刹车和湿跑道。湿跑道一个刹车不工作,必须由性能室提供起飞性能表,然后对起飞性能表做带轮2分钟的性能修正(MEL要求)。如果是干跑道一个刹车不工作,则可以用FPPM的文字部分做重量的调整,然后对V1调整,检查V1mcg和Vmbe。最后和湿跑道一样,对带轮2分钟做修正。
对于767落地,需要考虑自动减速板,根据FPPM的LANDING FIELD LENGTH LIMIT调整,使用D类刹车,距离可以用于放行,比3000米长的跑道基本可以不受影响。

对于起飞性能分析,LWW说是可以对温度内差值计算的,手册中没有找到说不可以,但是机组不认可,因此我只有让LWW回家做了一个以1摄氏度为间隔的起飞性能分析。使飞机可以在29摄氏度时起飞,而不用的等到25度。

2011-2-22 守夜经验教训总结

交接班时已经很多航班班备降了。因此晚上回港的国际航班一律控制在7点以后落地。没想到858没有通知到,正点起飞了。834和844都得到了控制。结果858成功抢到位子,备降虹桥。之后834在空中等待了有15分钟,虹桥一直说没机位。844接踵而至。

昨晚遇到的困难有:

指挥处说东区已经停满,同时西区不能停国际航班。(指挥处的这个规定有点脑残)

虹桥机场一关三检不是24小时的,半夜打电话过去没人,因此备降了旅客也不能下飞机(拿人民的钱不为人民办事)

总结经验为:

遇到如此大雾,不如放弃浦东出港航班,保障虹桥出港航班。还可以腾出机位给后面来备降的航班

以后落西区的航班都不下客,旅客在飞机上闹也没用

有16个虹桥浦东调机,安排时间间隔5分钟一架,前一日晚就把油加好,舱单画好。机组到了就能走,如果不能走就扔一边,保障虹桥航班。

控制国际回港航班时间,必须和机组或代办用电话明确说明。不使用acars

近进会在机组进入前就问机位,所以如果机位确定可以早点发给机组

不要相信气象预报。大城市的预报也不能信。

难得遇到一次火山灰影响到航路的情况

难得遇到一次火山灰影响到航路的情况:

浦东-巴厘岛-备降场雅加达,在巴厘岛至雅加达的备降航空路上会遇到FL180的火山灰。

由于向南已经没有什么航路可以选,所以我建议机组保持备降航路FL250以上。放行前注意一下预告图上的火山标志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澳洲的气象网站也很给力,直接把通告里的经纬度画成图,比日本人做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