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EE的冻雨,复飞是否考虑严重积冰的问题?

前天刚接班,注意到UUEE的实况报很坑爹:METAR UUEE 301330Z 11004MPS 5000 -FZRA BKN007 M01/M02 Q0996 NOSIG RMK 57550320 07550327=。REMARK后的代码翻译见。07R跑道的摩擦系数只有20;07L的摩擦系数好一点点。此时距离飞机落地还有1小时30分左右。

我先打电话给平衡要了舱单上的实际无油重,再加上预计落地剩油,给他做落地性能的检查。预计落地全重为288262LB,根据下表中的报告刹车效应差检查落地所需场长:

计算为 8180 – 240 X 5.2 + (620 + 500) / 1000 X 280 + 0 + 520 = 7732

288的落地重量离340差了5.2个单位,每个单位减少240。加上标高的修正,修正海压为0996,查下表得修正 +500英尺。07L的海拔为620英尺,加上500英尺,为了计算方便我这里就近似算作1000英尺了,需要调整一个单位。然后是调整风速和坡度,按静风计算最保守,但是要查坡度时我就傻了,好像航图上没有直接标出跑道的坡度,我只好去查起飞性能表里的可用加速停止距离的坡度,这个坡度值很小,直接忽略。进近速度给他加了520英尺修正。反推不用修,因为污染跑道上可以用反推。

计算得7732英尺,因为图中的数据没有系数,所以要再乘1.15。最终结果8891.8英尺。查航图,小于跑道的可用着陆距离。不要忘了还需要做WET CHECK,按湿跑道查一遍,过程略。

前几天,Uncle Wang说道积冰对进近爬升的性能影响需要调整,原文见。我问了LWW,他说这个减载量是考虑机身上积冰对性能的影响,如果减载,那性能将差得太难看。波音把他写出来,有些推卸责任的感觉。见下表。

因为机场的标高不高,即使按照积冰环境调整 -37900LB,落地性能也满足。

把以上数据告诉机组,建议使用07L落地。此时离落地大约还有1小时。

然后,坑爹的报文出现了:METAR UUEE 301430Z 12002MPS 3000 -FZRA BKN006 M01/M01 Q0996 WS RWY07L NOSIG RMK 07550327 57550320= 摩擦系数稍好的07L居然有风切变。没办法,如果不行只能等待一会。

然后,更坑爹的报文出现了:METAR UUEE 301500Z 13003MPS 5000 -FZDZ BKN006 M00/M01 Q0996 NOSIG RMK 07720120 57720120= 两条跑道都变成了结冰,摩擦系数20。当我在1518分收到这条报文的时候,飞机已经在1516落地了。

====================华丽的分割线=========================

问了咪咪,得知咨询通告《AC-121-FS-2009-33航空承运人湿跑道和污染跑道运行管理规定》中有以下内容:

对于摩擦系数0.2含以下的跑道,不能起降。所以说,虽然我问了落地的机组,他说落地感觉还可以,但是气象报文和雪情通告中的摩擦系数都是20,后续航班就不能起飞了。即使按“差”的跑道做性能调整也要拉掉大约3吨业载才能飞。

ZCZC OIB2110 301548
GG ZSSSOIXX
301548 UUUUYNYX
SWUU0234 UUEE 11301515
(SNOWTAM 0234
A)UUEE B)11301515
C)07L F)762/762/762 G)3/3/3 H)20/20/20 SFT
C)07R F)762/762/762 G)3/3/3 H)20/20/20 SFT
T)RWY CONTAMINATION 50 PER CENT.
MAIN TWY, TWY, ACFT STANDS AND APRONS PARTLY COVERED WITH
SNOW AND PATCHES OF ICE.)

====================华丽的分割线=========================

航班不能放行的决心已经有了,但是我纠结于后续航班怎么办?UUEE一直在扫雪,但是跑道还是积冰。本来我想等1650Z时出新的预报再做决定的,但是机组说要休息,此时UUEE当地时已经20点左右,我想夜晚肯定温度会降低,跑道肯定会更差。熬到1710Z左右,新预报出来了:

TAF AMD UUEE 301705Z 301718 VRB02MPS 1500 BR OVC004 TEMPO 3017/0109 0200 DZ FG VV001 TEMPO 0115/0118 0900 +SHSN OVC003 SCT010CB=

这个报文发得我更纠结,短时0200 DZ FG VV001。算了,机组要求休息到次日天亮,0500Z再飞。我就答应了。

====================华丽的分割线=========================

到我下班为止,跑道摩擦系数一直都没好,结冰也没有结束。但是有一件事出乎我的意外,晚上UUEE的温度在升高:
METAR UUEE 302100Z 23002MPS 3000 BR OVC004 03/02 Q1000 TEMPO 0300 FG RMK 75720127 25720120=
METAR UUEE 302030Z 22003MPS 3000 BR OVC003 03/02 Q0999 TEMPO 0300 FG RMK 25720120 75720127=
METAR UUEE 302000Z 22003MPS 2300 -DZ BR OVC003 02/02 Q0999 TEMPO 0300 FG RMK QBB090 25720120 75720127=
METAR UUEE 301930Z 22003MPS 2300 -DZ BR OVC003 02/02 Q0999 TEMPO 0300 FG RMK QBB090 25720120 75720127=
METAR UUEE 301900Z 22003MPS 1100 R25R/P1500N DZ BR OVC003 02/01 Q0998
TEMPO 0300 FG RMK QBB090 25720120 75720127=
METAR UUEE 301830Z 22003MPS 1000 R25R/P1500D DZ BR OVC002 02/02 Q0998
NOSIG RMK QBB080 25720120 75720127=
METAR UUEE 301800Z 22002MPS 1600 BR OVC003 02/01 Q0998 NOSIG RMK QBB090 25720120 75720127=
METAR UUEE 301730Z 00000MPS 0500 R25R/1100VP1500U FG VV002 01/01 Q0997
TEMPO 0300 FG VV001 RMK QBB080 25720120 75720127=
METAR UUEE 301700Z VRB01MPS 1100 R25R/P1500N -DZ BR OVC003 01/00 Q0997
TEMPO 0900 FG RMK 25720120 75720127=

UUEE和我们时差5小时,那应该越来越冷才对。有谁知道这是为什么?有个暖锋吗?

第三次口试

我06年开始工作,记得第一次考执照口试的时候,我把预告图上的雷雨标记给忘了。现在是第三次口试,考官说技术上的内容就不详细问了,主要问了一些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把握大方向的问题,以及围绕气象判断的问题。考官说对于气象,签派员应该要有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可以从原始的气象数据中得出,而不是从气象报文中得出。我觉得我离这一步还有差距。

我想先从定性的方面理解气象,随后才是定量。这也是我为什么想翻译AC 00-6A AVIATION WEATHER的原因。在翻译结束后,再从头以定量的方法学习一遍。

AC 00-6A AVIATION WEATHER 翻译 第12章草稿

第十二章讲的是造成低能见度的一些因素,比如雾烟吹沙等等。由于前段时间欧洲杯和最近家中有事,翻译进度明显减慢了。目前把这本AC的第一部分翻译完了,我在纠结是否要继续翻译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似乎有些太理论化了。签派员不需要这知道这么详细。AC 00-6A Chap 12

航班兜圈子

因为ZSSS雷雨,ZSPD不收备降。在航班空中等待了1小时左右后,本来打算去ZSHC的,可惜人家不收,最后只能去ZSNJ。

上图为5分钟位置报的连线。从图中可见,航班在舟山附近盘旋了很久。之后有一个明显的去ZSHC后又折返的过程。

非常希望公司给签派员接入二次雷达信息,否则签派员在监控航班方面不可能很到位。

 

 

东海上的一坨云

在中国和韩国之间出现了一坨很奇怪的云,如图:

我担心航班飞不过去。我询问RJTT-ZSSS的机长航路上的绕飞情况,得知其在FUE至SADLI之间向南绕飞60海里左右。把以上消息告诉ZSSS-RKSS航班机长。不过下午4点的云图显示,这托云似乎减弱了一点了。

以下是ZSSS-RKSS的5分钟位置报,绿色是计划路线,红色是实际路线:

可见航班在SADLI和NIRAT附近就开始向北偏了。

哎,可惜无法把云图、航路、飞机位置,三图叠加,否则放行就容易多了。真希望能有一种软件能在Google Earth上做放行和监控。

关于颠簸

前几天值班时,听说南航有个航班遭遇颠簸,造成有人受伤。我看了航班号和它的航路,这个航班从广州来上海,走一号航路。我猜,如果如传说20分钟左右受到颠簸的话,大概在TOC之后一点(有人说到不了巡航,我只是根据计划推算的,是否到的了不重要),0600Z左右。

下面内容为事后诸葛

首先,我看预告图,中低空和高空,看看有没有预报的颠簸?

如图上广州东边虽然没有直接标明颠簸,但是画了CB。CB代表了中度或重度颠簸。

再看看WAFS预报的颠簸:

WAFS预报都是集中在上海的高空区域,和高空图上的急流吻合,广州区域很干净。

再看看雷达图,大约在LMN G471 XEBUL附近有回波:

===============================================

总结:
1)从WAFS的数据上没有看出广州有严重的颠簸,但是在预告图和雷达图都反应出那个区域有CB。所以我猜颠簸是由CB引起的。按我们原先的工作程序,如果飞行计划中有几个点的颠簸指数超过某个数值的时候,就要提醒机组颠簸。我猜这个颠簸指数应该是由WAFS或别的风温数据给出的。目前的情况看,WAFS似乎不能给出CB内的颠簸指数(没做过当天的计划,还需求证)。所以这个工作流程对CB的颠簸是没有防范作用的。

2)颠簸是一种很难预测的东西,只能预报颠簸的范围,不可能预报颠簸的地点和时间。

3)中国为什么没有机组报告制度?“PIREPS”。当天,当我听说南航的这个颠簸事件后,我不知道颠簸的具体地点在哪?严重到什么程度?因为我们的后续航班都是走一样的航路的。如果能建立其良好的飞行员报告制度和公布获取报告的网站,对后续的机组和签派放行都帮助很大。

===============================================

顺便再说一点中国特色的东西:南航颠簸发生后,要求每个签派员检查颠簸的提醒情况,算是亡羊补牢吧。其实签派的提醒都是一种无奈,没有流畅的机组报告,遇到颠簸区了,又不能随便改航路改高度。我们能做的只有“提醒”了。这就是中国签派的现状。不出事是应该的,出了事一棒子拍死你,同时又不给你避免出事的手段,也不想着建立“机组报告”之类的体系。雷雨、颠簸、积冰和流控还会发生,防不胜防,签派的工作,只求自保。

我承认我值班比较霉

4月来,我感觉只要我上晚班,多半会有雷雨。我回头找了那几天的雷达图,做了个GIF,就当娱乐一下吧。

一、4月2日那个大冷锋,就是最后刮到日本去的那个:

二、4月10日半夜,上海大雨。12点前还没有备降的,结果12点后备降10几个。

三、4月14日晚,总算太平一点了,只是小雨,没有雷雨。可以从回波的强度上看出来。

总结,签派员说到底是靠天吃饭的。对于快速移动的冷锋造成的雷雨(4月2日),只是雷的强度大,但是持续时间短。可以不用太担心,虹桥浦东两场互为备降可以应付。对于从西南面吹来的CB,雷雨强度可能会有反复(4月10日)。

有时雷雨移动的后缘比较清晰,可以用来判断备降在外的航班是当晚继续飞,还是取消次日补班。比如12号(如果没记错的话)张家界和长沙,雷雨的尾部边缘很清晰,不出2小时雷雨就过去了。下次再放GIF上来。

“应该的”和“傻B”

11月18日,沈阳下中雪,短时下大雪。机场发通告关闭到下午,我和机组说不用进场了。到傍晚时沈阳变成小雪,预报转好,机场开放。我从性能室要了刹车效应报告中的落地和起飞性能分析。和机场气象台电话询问,对方说夜里8至9点雪就会停,之后就是好天。和机场指挥处联系,对方没有更新的雪情通告。看了雷达图,回波向东北方向移动减小。最后,我通知机组进场。在和机组讲解放行的时候,我把以上了解到的情况都和机长说了,建议他“走”。机长的回答却是我最不喜欢听的“你们说走我就走,你们说不能去我就不去”。算了,最近飞行员们也很疲劳,我很同情他们。签派和机组都很苦。

旅客上客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沈阳又发通告关闭半小时。我想这下完了,如果沈阳一直关下去,我就成傻b了。我们又开始打电话给气象和指挥处,气象还是坚持原来的说法,指挥处回答的很浆糊。我和机组打电话,把最新情况告诉他。既然已经开始上客了,就赌一把沈阳半小时后开放吧,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幸好之后沈阳开了,飞机也起飞了。回程航班也赶在机场关闭前回来了。一切显得那么平静。

签派员永远不可能当英雄,只可能当“应该的”和“傻B”。如果航班因大雪备降了,说不定那个机组会默默的骂:“就是那个傻B签派员让我进场的,害得我在外面过夜”。发散的想想,民航圈子里还有很多这样的职业,比如气象预报员。如果,那天沈阳晚上雪停了,那是预报员应该做到的;如果雪没停,那我也肯定会骂那个预报员是傻B。

放大的看,整个运行控制中心也是一样的。以前考试的时候还背过“运行控制”的定义:“运行控制:是指合格证持有人使用用于飞行动态控制的系统和程序,对某次飞行的起始、持续和终止行使控制权的过程。”。现在看来,运行控制其实就是争取做到“应该的”;尽量避免变成“傻B”。想做“英雄”?那是难上加难。

曾经有过“如何体现运行控制的价值”的争论,无非就是讨论“如何评价运行控制品质”。结果头脑简单的人们就想出用“航班准点率”来评价运行控制的好坏。结果是某天为航班流控忙到精疲力竭,说到口干舌燥的人,准点率低,运行品质差;某天啥事都没有,风和日丽,闲来无事的人,准点率高,运行品质好。多劳少得,少劳多得。奇怪吧!

总之,希望整个行业能更准确地评价签派员的功过,如果还是只有“应该的”和“傻B”两个选项,那么今后就没人再会去当签派了。

向左走向右走,复飞梯度2.5 or 4.0? 你选哪个?

记得9月9日的时候我看到西安的通告。说复飞梯度2.5的飞机落地标准是1200米,复飞梯度是4.0时,落地标准是800米。我当时疑惑,这个复飞梯度需不需要考虑单发?我问了西安的情报,他们说这个复飞梯度是双发的。所以我之后就没再关心过这个通告。

今天被人问到按4.0梯度放行的依据是什么?觉得自己回答不上来。所以又去请教了些人,目前根据手头上的资料看来,通告里的复飞梯度是酱紫的:

标准的复飞梯度是2.5。这个在《MH/T 4023-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里有。详细是酱紫的:

6.2 爬升梯度和MOC
6.2.1起始阶段
从复飞点到开始爬升点(soc),不改变飞行方向,飞行航迹为水平。
6.2.2中间阶段
复飞面的标称爬升梯度为2.5%,也可以规定3%、4%或5%的梯度。。。。。略
6.2.3最后阶段
和中间阶段梯度一样
6.5公布
6.5.1 如果不提供早转弯保护,则在进近程序中应 加以注明:“不应在MAPt之前转弯”。(似乎解决了我以前的另一个疑问)
6.5.2 仪表进近程序中应公布按2.5%标称的爬升梯度复飞的OCA/H。如果在复飞程序设计中规定了较大的爬升梯度,两个梯度以及相应的OCA/H的值都应公布,作为可选择的两个方案。

《MH/T 4023》来源于ICAO8168,经LWW指点,在ICAO8168里找到了对复飞梯度详细描述的内容:

6.1.7 Missed approach gradient
6.1.7.3 Special conditions. It is emphasized that a missed approach procedure which is based on the nominal climb gradient of 2.5 per cent cannot be used by all aeroplanes when operating at or near maximum certificated gross mass and engine-out conditions. The operation of aeroplanes under these conditions needs special consideration at aerodromes which are critical due to obstacles on the missed approach area. This may result in a special procedure being established with a possible increase in the DA/H or MDA/H.

正常2.5%的复飞梯度,可能无法适用在最大落地重量+单发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运行人要格外注意复飞区域内的障碍物。这可能需要一个特殊的操作程序并提高落地标准

那么这个所谓的特殊的操作程序是什么呢?
LWW说就是这条跑道的起飞一发失效应急程序。因为着陆复飞时,速度肯定比起飞大,重量肯定比起飞轻,高度肯定比起飞高,所以这条跑道的一发失效起飞应急程序肯定可以用作它的一发失效复飞应急程序。

如果这条跑道根本不能起飞呢?那就需要专门制定一个复飞一发失效应急程序。目前本公司还没有制定过这样的程序。

“复飞一发失效应急程序” 我以前从没见过。可是我发现在《20090402AC-121-17R1特殊机场的分类标准及运行要求》提到过它:

6、特殊机场的分类标准及机长的资格要求
6.1特殊机场是指具有下列一个或多个因素的机场:
d. 受地形、障碍物限制,机场跑道某个方向只提供着陆而不可用于起飞,需要制定复飞一发失效应急程序或者制定一发失效决断高度/高、最低下降高度/高

如果有谁见过“复飞一发失效应急程序”,请发一张给我。谢谢。如果有谁发现我写的东西有不对的地方,请让我知道,因为我对飞行程序设计实在不了解。以前上学时最听不懂的就是它。

所以,根据以上法规来看,我放行航班去西安应该按照复飞梯度4.0的标准放行(不考虑单发)。

————————–分割线—————————–

那么究竟在单发的时候能否满足复飞梯度4.0的要求呢?

根据FPPM中Go-Around Climb Gradient查复飞梯度,发现单发+全重落地没法达到4.0的要求。737-800w 24K的梯度大约是在3.2左右。

法规并没有解决我的问题。在正常放行的时候,我应该使用4.0复飞梯度的标准(这点我已经明确)。但在单发情况下,我是否应该使用2.5复飞梯度的标准落地呢?

如果和起飞备降场掺乎在一起,疑惑的问题越来越多:

1:根据CCAR121.637选择起飞备降场的启动条件是:如果起飞机场的气象条件低于合格证持有人运行规范中为该机场规定的着陆最低标准
如果今天起飞时,西安的能见度为800米,按4.0的梯度标准,我不需要选择起飞备降场,但是如果飞机起飞后单发,需要返回西安落地的,他会发现因为复飞梯度达不到4.0,所以落地标准提高到了1200米。

2:如果我把西安指定为一个某航班的起飞备降场,那么它的计划备降标准是多少?按800米的标准开始计算,还是按1200米的标准开始计算?

METAR的State of the runway

今天培训说到欧洲的METAR里还有State of the runway这一项,用来表示跑到的污染物状况,如同雪情通告。我想这个东西以前没听说过呀,我猜肯定是欧洲人闲着蛋疼自己搞了一套格式标准。后来发现不是欧洲人蛋疼的,原来在ICAO Annex 3里有建议的:

4.8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4.8.1.4 Recommendation.— In METAR and SPECI,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regional air navigation agreement:
a) information on sea-surface temperature and the state of the sea from aeronautical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established on offshore structures in support of helicopter operations; and
b) information on the state of the runway provided by the appropriate airport authority.
Note 1.— The state of the sea is specified in WMO Publication No. 306, Manual on Codes, Volume I.1, Part A —
Alphanumeric Codes, Code Table 3700.
Note 2.— The state of the runway is specified in WMO Publication No. 306, Manual on Codes, Volume I.1, Part A —
Alphanumeric Codes, Code Tables 0366, 0519, 0919 and 1079.

ICAO里的解释不清楚,所以我去找了找WMO Publication No.306:

15.13.6 State of the runway (R Dr Dr Er Cr er er Br Br)<<字母之间应该没空格的,我把他们分开点看得清。
15.13.6.1 Subject to regional air navigation agreement, information on the state of the runway provided by the appropriate airport authority shall be included. The runway deposits Er, the extent of runway contamination Cr, the depth of deposit er er and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braking action Br Br shall be indicated in accordance with code tables 0919, 0519,1079 and 0366, respectively. The state of the runway group shall be replaced by the abbreviation SNOCLO when the aerodrome is closed due to extreme deposit of snow. If contaminations on a single runway or on all runways at an aerodrome have ceased to exist, this should be reported by replacing the last six digits of the group by CLRD//.
NOTE: Concerning runway designator Dr Dr, Regulation 15.7.3 applies. Additional code figures 88 and 99 are repor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uropean Air Navigation Plan, FASID, Part III-AOP, Attachment A.

WMO的东西我是没兴趣看下去,全是讲报文格式的,而且越看越糊涂,最终找到了英国民航局的一个文件CAP746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at Aerodromes》第12章。文件吧State of the runway说得很清楚,而且有example。

我从没在国内看到过METAR里包含State of the runway的。我看了《MH/T 4016.1 气象报告规则》中的 “补充情报的报告”, 只说到“最近——RE项”,“重要气象项”,“风切变项”就结束了。

其实有没有State of the runway并不重要。在中国这个民航发展中国家,什么事情都要讲国情。我只跪求机场能把雪情通告发清楚,多给机场添置些设备,比如除雪车之类的。不要把精力和钱花在搞关系、喝酒吃饭上。

签派员在放行时是否应该坚持“最低”标准?(是否可取高标准?)

最近遇到的两件事让我产生一个疑惑:签派员在和机长沟通放行时,是否应该(或者必须)坚持“最低”标准。

例一:早晨放行某个航班,目的地机场辐射雾,实况报告RVR400米,预报转好。最低落地标准RVR550米。由于是航程在1小时以内的航班,所以我建议机长在天气达到最低标准后再起飞。接着在计划起飞时刻前,机场特选报RVR550,达到最低标准,因此我通知机长放行。但是机长要求达到RVR800才放行,理由是目的地机场的气象是出了名的不准,常常是RVR报告够标准,但是机长无法建立目视参考,只能备降。机长所说情况我也有同感,因为我曾经也被此机场气象台“吃药”。最后我让步,等待RVR够800米再起飞。

例二:从某机场起飞前,平衡报告机长通知其限制最大起飞重量,必须限制业载。我检查了起飞性能分析,发现应该有足够的性能可以装下全部业载,所以我和机长沟通并核对起飞性能表。原来机长称不愿用FLAP5+改进爬升,因为V1速度大,又是特殊机场,风向不定,起飞时可能有顺风。对此我同意机长的说法,无奈业载较多,我对机组说用空调关起飞吧,虽然效果不明显,至少可以略微多装些业载。但是机长依然不同意。我们几个签派员讨论后,决定更改飞行计划,选择一个较近的备降场,并通知机长抽油。在我们的坚持下机长同意用FLAP1起飞,就不用抽油了。我和机长核对了一下性能表,就正常放行了。

以上两个例子中的放行条件都是高于公司/法规规定的“最低”标准的。我的疑问是,签派和机长是否有权利临时提高放行的“最低”标准?

从法规上看:

第121.633条  仪表飞行规则的签派或者放行
除本规则第 121.635 条规定外,按照仪表飞行规则签派或者放行飞机飞行前,应当确认相应的天气实况报告、预报或者两者的组合,表明在签派或者放行单中所列的每个机场的天气条件,在飞机预计到达时处于或者高于经批准的最低标准,否则,不得签派或者放行飞机按照仪表飞行规则飞行。

第121.677 条  国内、国际定期载客运行的签派责任
合格证持有人应当根据授权的飞行签派员所提供的信息,为两个规定地点之间的每次飞行编制签派单。机长和授权的飞行签派员应当在签派单上签字。机长和授权的飞行签派员均认为该次飞行能安全进行时,他们才能签字。对于某一次飞行,飞行签派员可以委托他人签署放行单,但是不得委托他人行使其签派权。

FAA原话:

121.663   Responsibility for dispatch release: Domestic and flag operations.
Each certificate holder conducting domestic or flag operations shall prepare a dispatch release for each flight between specified points, based on information furnished by an authorized aircraft dispatcher. The pilot in command and an authorized aircraft dispatcher shall sign the release only if they both believe that the flight can be made with safety. The aircraft dispatcher may delegate authority to sign a release for a particular flight, but he may not delegate his authority to dispatch.

我在法规上没有找到明确给予签派或者机长临时提高“最低”标准的内容(如果有谁找到了请告诉我)。但是法规121.677条赋予机长和签派不签字的权利,双方应该彼此尊重对方的权利。公司也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只要他们有一个合理的理由。

和机组沟通放行的时候,有些机长会说:“只要你们签派放,我就飞”之类的话。我会对他强调一下,签派和机长是共同放行。放行像一场谈判,最终的结果是保证安全。没有谁服从谁或者谁命令谁的做法。

综上所述, 我认为,签派员不必坚持“最低”标准。机长和签派员可以临时提高“最低”标准。只要双方有合理的理由,并达成一致。

最长的一次单空调组件放行

接班后得知一架飞机昨晚在VTSP坏了一个空调,想用FL250以下飞行放回来,我用正常航路做了一遍,备降场选ZSHC,总油量刚刚够用。看看天气,机场天气都还OK,就是东南亚航路天气CB多了点,但是重要天气预告图上预报的都是孤立、镶嵌的CB。在计划航路上遇到些曲折,原航路有FL290和FL260的限制,所以情报室帮忙改成从南宁进中国,向总调申请改航路。航路ok后,我还是用.78的固定速度做的计划,后来在机组的提醒下,我又用成本指数做了一遍,最后剩油可以多400公斤,但是飞行时间多了30分钟。飞行计划做到满油,检查了起飞性能。和机组沟通了一下,就放行了。为了监控,我把位置报的更新间隔改成了5分钟。我还是有点担心航路CB万一绕不过去,再备降就麻烦了。

今天回到家,画了个图。红线是用5分钟位置报连成的实际飞行轨迹,白线是计划飞行航路。在国外段的确饶了,国内段没问题。

如果工作中能直接从位置报对照计划,画在GoogleEarth上就好了,最好能投影上雷达图或云图。这样的监控才有可行性和意义。我觉得实现不难,关键是现在没人想管。哈,让我看POS报的经纬度,监控个屁啊。

能完成这个航班最要感谢机组和VTSP的地面代办。我现在还能回忆起代办在电话里绝望的声音。签派只是用免费的筹码和天气做了个赌局罢了。

白天、日间、昼间、晨昏蒙影,中文真是博大精深啊

事情是酱紫的,昨天接到一个CUA的一个电话,问我们有没有飞过延安。延安机场是一个木有灯光的机场,因此不能夜航。如果延误多了,就没法飞。对此我只知道一个日落日出表,对于夜航我自然想到是从日落到日出,但CUA的同事问,是不是日出前30分钟和日落后30分钟?被她这么一问我就晕了,以前在学校里的确听说过30分钟一说,不过没见过依据。

今天回到家,就想找找依据,结果越查越晕。

1)CCAR-91部中,没有“白天”、“日间”这些说法。只有“昼间”,一共出现5次。其中多半都是说昼间目视飞行规则。只有一条说到30分钟,并把这30分钟称为黎明和黄昏

第 91.1311条 昼间运行
(a) 超轻型飞行器只允许在日出至日落之间运行。
(b) 如果超轻型飞行器装有工作良好的防撞灯,且至少在 5 公里可见,仍可在公布的日出时间前30 分钟和公布的日落时间后 30 分钟的黎明和黄昏运行该飞行器。

2)CCAR-93部中,没有“白天”、“日间”这些说法。只有“昼间”。在最后的“近坡度指示灯光度置定表”中提到了30分钟的规定,把30分钟称为“晨昏蒙影”(太富有诗意了吧):

│5 │昼间 │(自日出至日没之间)
│4 │夜间 │晨昏蒙影间
│3 │夜间 │在昏蒙影以外的期间
注 2: 处在晨昏蒙影(夜间从日出前约30分钟至日出和从日没至日没后约30分钟的时间)…….

3)AC-121/135-49《民用航空器主最低设备清单、最低设备清单的制定和批准》中,没有“昼间”,只有“白天”和“日间”。并对“日间运行”给出了推荐的定义:

日间运行: 是指从起飞到落地是在日出前 30 分钟和日落后30 分钟之间进行的任何飞行。

4)CCAR97部和AC-97-FS-2011-01《民用航空机场运行最低标准制定与实施准则》中,没有“白天”、“日间”这些说法。只有“昼间”。对于灯光要求作出了说明,没有给出昼间和夜间的定义:

第七节  夜间飞行:第六十三条  夜间起飞至少要打开跑道边灯或中线灯和跑道端灯。夜间起飞和着陆的最低标准与各机场跑道公布的运行最低标准相同。

表  10 灯光系统故障或降级对着陆最低标准的影响
跑道边灯:仅昼间运行,不允许夜间运行

5)公司MEL的要求,比如说着陆灯是最常见的问题,MEL中却用了“白天飞行”这一说法:

33-08 着陆灯
白天飞行时允许不工作
May be inoperative for day operations

因为AC-121/135-49就是对各公司MEL的咨询通告,并且MEL最后还附了这份通告,所以我认为对于MEL中的“白天飞行”应该按咨询通告上的“日间运行”30分钟操作(虽然翻译不同)。

至于延安机场究竟几点开始不能飞,以及“黎明和黄昏”和“晨昏梦影”,就只能怪中文表达的博大精深了。

希望了解的人给我一个答案。

关于滑水

滑水(Hydroplaning ):就是水对轮胎刹车的影响。对于机轮的滑水分为:
1.粘性滑水(Viscous):在一个非常非常平的、光滑的表面上,有一层很薄的水,轮胎的速度可能很低。轮胎无法穿过这个水层,造成如同在冰面上一样的滑行。
2.动态滑水(Dynamic):在一个至少2.5毫米的表面上,轮胎以一个高速度在水上滑行,当速度大约为轮胎气压(PSI)的平方根的9倍时,轮胎就会和地面不接触了,造成滑水。
3.还原滑水(Reverted rubber):可能发生在速度很低时,由于轮子和水层的摩擦造成的热量把水层变成了蒸汽,使轮胎无法和地面接触,同时,热量使轮胎上的橡胶变成了一种原始的未固化状态。